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猪价低迷、成本高企?关税松绑会成养猪业“救命稻草”吗?

今日养猪 2025-05-13

阅读()

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重大突破:美方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91%关税,并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并暂停24%的反制措施。

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重大突破:美方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91%关税,并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并暂停24%的反制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冲击中国猪肉、豆粕等市场,养猪业迎来成本优化、供应链重构、产业升级的多重机遇。本文从行业视角解析政策红利,助力企业把握窗口期。

 

关税

 

1 豆粕价格暴跌,饲料成本直降

 

关税调整后,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显著下降,直接传导至豆粕市场。数据显示,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价格单周暴跌681元/t,从3867元/t降至3186元/t。豆粕作为饲料核心原料,其价格下行对养猪业意义重大。

 

成本压缩:规模化牧场中,饲料成本占比超60%,豆粕价格每降低1%,养殖成本可压缩0.6%~0.8%。以年出栏10万头猪场为例,豆粕降价可节省成本超千万元。

 

利润空间释放:成本降低直接提升利润空间,企业可将资源投入肉源品质提升、技术升级,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供应链稳定性增强:关税壁垒消除后,大豆进口渠道更加多元,企业可精准规划采购策略,避免因原料短缺引发的生产风险。

 

2 进口冲击有限,国产猪肉竞争力提升

 

尽管关税调整涉及猪肉等农产品,但对中国猪肉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

 

进口依赖度低:2024年,中国猪肉进口量仅占消费量的1.7%,其中自美进口猪肉占比不足0.1%。关税调整对国内供需格局影响微弱。

 

替代效应显著:若美国猪肉因成本上升退出中国市场,巴西、欧盟等国将迅速填补缺口。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猪肉量同比增长超50%,替代效应明显。

 

国产猪肉价格回归合理区间:成本下降将带动畜禽产品价格回归理性,刺激终端消费需求,形成“成本降-价格稳-消费旺”的良性循环。

 

3 产业升级:供应链优化与技术创新

 

关税政策调整不仅是成本与供应的改善,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供应链多元化:企业可借此机会优化供应链布局,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例如,增加巴西、阿根廷大豆进口比例,降低贸易风险。

 

技术研发投入:成本降低后,企业可将更多资源投入智能化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附加值提升: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改善养殖环境,企业可生产更高品质的猪肉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的需求。

 

4 警惕市场波动与政策不确定性

 

尽管关税调整带来利好,但养猪业仍需警惕以下风险。

 

市场情绪波动:短期内,期货价格可能因政策预期出现剧烈波动,企业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

 

供应链调整周期:从政策落地到供应链完全优化需一定时间,企业需提前规划,避免因原料短缺导致生产中断。

 

国际贸易摩擦:尽管当前关税调整释放积极信号,但国际贸易环境仍存不确定性,企业需保持灵活应对能力。

 

5 企业应对策略:借势而上,抢占先机

 

面对关税政策调整,养猪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

 

优化采购策略:增加巴西、阿根廷大豆进口比例,锁定长期合同,降低采购成本。

 

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拓展高端市场: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改善养殖环境,生产更高品质的猪肉产品,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关注政策动态:密切跟踪中美经贸磋商进展,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潜在风险。

 

美国取消91%关税并暂停24%关税,为中国养猪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从成本优化到供应链重构,从产业升级到市场扩容,政策红利正逐步释放。企业需把握窗口期,借势而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