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安徽、河南、湖南市场调研:且看非洲猪瘟带来的生猪产业变革

中国畜牧杂志 2020-07-02

阅读()

从这些大企业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企业当前母猪、生猪存栏恢复非常快,正常情况下下半年基本都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部分大企业还在大幅扩张,产能甚至倍增。
  
非洲猪瘟带来的生猪产业变革

非洲猪瘟带来的生猪产业变革
非洲猪瘟带来的生猪产业变革

    从这些大企业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企业当前母猪、生猪存栏恢复非常快,正常情况下下半年基本都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部分大企业还在大幅扩张,产能甚至倍增。
  
  如果疫情继续得到控制、产能进一步提升则明年猪价可能不容乐观。
  
河南生猪调研
  
  本次调研涉及12家养殖企业,同时访问了各地的猪经纪、贸易商和屠宰场等其他市场主体。调研的养殖企业均为地方典型企业,大部分具有种猪养殖业务,养殖业务在当地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对于当地整体养殖环境有较好的了解。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初步掌握了豫南各地区规模化企业能繁母猪实际存栏规模、仔猪数量、养殖利润以及现存的养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非洲猪瘟严重影响产能
  
  通过对豫南生猪市场调研发现,受非洲猪瘟影响,河南省总体产能减少80%。
  
  信阳、南阳、驻马店、商丘、漯河、许昌等地损失保守预计在50%以上;周口地区非洲猪瘟影响下损失最为惨重,减产幅度高达80%-90%,目前产能恢复至30%-40%左右;也有部分地区受损程度较小,例如南阳市唐河县产能仅损失35%。
  
  二、 屠宰量大幅下滑
  
  产能的下降从屠宰供应上也能明显反映出来。
  
  “漯河地区某大型屠宰企业猪瘟前日均屠宰量4000-5000头,但是由于猪瘟猪的市场存量较少,叠加疫情市场消费不好,目前日均屠宰量仅仅剩下1000多头”,长期从事屠宰加工的业内人士说到。
  
  开封地区某大型屠宰场,从之前的日均近万的屠宰量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头,缩水近70%。同时非州猪瘟前屠宰公母比例在5.3:4.7、目前公母比例在8.3:1.7,市场持续留种三元母猪,进一步减少当前供给。
  
  三、 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多元化
  
  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在本身供需偏离程度较大的情况下,受到外部的因素也比较多。生猪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外部因素的影响:
  
  1.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消费疲软。这一影响因素虽然逐渐淡化,但随着国外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我国建立常态化防控体系,消费难以呈现报复性增长,而是以逐步回升的路径实现恢复。
  
  2. 进口猪肉数量增加。在国内外价格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我国进口冻猪肉明显增加。从数量上看,3~4月我国进口猪肉达到773905吨,为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
  
  3. 国储冻肉拍卖。在生猪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利用国储冻肉稳定市场价格。尽管从数量和产品类型上来说,国储冻肉的影响能力有限,但也称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
  
  四、 养殖成本抬升,利润分化
  
  非洲猪瘟给企业成本方面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 养殖效率下降。这一方面又可以细分为:
  
  1) 母猪生产效能的变化。在三元母猪回交的状态下,三元母猪的PSY大幅落后于二元母猪,大部分企业评估后在14~17之间,少数企业能维持较高水平。此外三元母猪本身的受孕成功率、仔猪的存活率都有所折扣。
  
  2) 三元母猪生产的仔猪育肥效能的下降。反映在料肉比的提升(企业评估从2.6~2.7到3.0~3.1),和育肥时间的延长。
  
  3) 三元母猪的生产胎数有限,大部分生产胎数不超过3胎,相比二元母猪的6~7胎,有明显差距。
  
  2. 非瘟防控增加消杀支出
  
  从猪瘟后企业增加的消杀成本来看,养殖规模越大,企业消杀成本越高,非洲猪瘟冲击以后,由于企业提高了生物安全方面的管理意识,5000头母猪存栏企业消杀成本一年在200万元左右,每头在400元左右,是非州猪瘟前的三倍。
  
  相比成本的变化,企业更关心养殖的存活率。只要生猪能够成功育肥出栏,收益对养殖户的诱惑力显然高过了对成本的担忧。
  
  从养殖利润来看,发生非洲猪瘟之前,母猪成本一年在1万元左右,利润在3000元左右,行业平均利润在25%-30%左右;发生非洲猪瘟之后,不考虑成本端的变化,每头母猪带来的利润在3万元左右,利润率高达300%。
  
  猪肉价格的上涨并没有改变生猪产业的“微笑曲线”,种猪养殖和仔猪销售的利润逐渐吸收产业链当前利润的大部分。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出现了明显分化。
  
  非洲猪瘟给不同代次的养殖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自繁仔猪企业拥有种猪资源,其价值更高,一旦受到非洲猪瘟的感染,受到的损失也更大。反之,在保护得当的情况下,其收益更加明显。当前的养殖利润仍然在向种猪端转移,和自繁自养的模式比起来,外购仔猪的成本受到仔猪价格的明显影响,利润空间相比较窄。但外购仔猪的灵活度更高,收到猪瘟侵袭的损失限制在育肥阶段。
  
  五、 调运限制增强,贸易转变明显
  
  从贸易情况来看,河南省内的生猪质量较好,特别是作为主产区的南阳地区生猪质量最佳,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般多流向东南沿海人口稠密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当地生猪贸易商在有适合的价差时会选择收猪贩卖,通常情况下,一旦外地出价>收猪成本+运输成本,贸易商即会选择跨区域调运生猪,例如当广州地区每斤单价比南阳高1.7元以上,即存在利润空间。
  
  从贸易商角度来看,贸易商平时报价参考网上价格信息和屠宰场价格信息,以大型屠宰场报价为主要参考标准,一般选择双汇、雨润、大红门等国内大型屠宰企业。
  
  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生猪贸易和调运收到明显影响:
  
  但我们认为,随着非洲猪瘟的冲击渐渐散去,以及全面复工复产的浪潮逐渐袭来,生猪省内调运量将会小规模增长,但国内的调运量短期来看增幅依然不大。长远来看,在非洲猪瘟疫苗尚未研发完成的环境下,国内政策导向常态性生物防控,大区之间乃至各省之间的调运将持续受到限制。
  
  六、 运输成本提升,阻碍生猪调运
  
  各种影响因素均降低了贸易商收猪运猪的积极性,使得一大批的贸易商选择暂时停止从事该行业,或者去他省进行生猪调运,后续可继续关注政策、猪瘟对生猪调运的影响。
  
  七、 虽然都是生猪,但肉与肉有不同
  
  国内不同区域对于生猪品质的偏好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瘦肉率较高的标猪基本走向东部沿海以及两广地区;湘、云、贵、川地区喜食腊肉,基本喜好150kg以上的压栏肥猪;现阶段河南省内的调运空间不大,下游需求不振,上游出猪不顺,河南地区的贸易商都喜好去东北进行收猪运猪。
  
  小结:由非洲猪瘟主导的本轮猪周期依旧位于供应紧张的阶段。
  
  生猪销售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尽管年后出现了长期的价格回落,但随着消费旺季地逐渐临近,生猪价格还有可能出现新的高潮。
  
  养殖方面,三元猪回交的生产效率较低,二元母猪恢复的时间路径较长,而防疫消杀的成本急剧提升,都预示着猪价重心的提升;加之非洲猪瘟在年后的继续流行,给予市场更大的不确定性。
  
  贸易方面,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生猪调运政策收紧,同时生猪贸易流程更加重视生物安全,整体成本提升。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初步掌握了河南生猪生产的状况,了解了生猪贸易的主流方式和具体流程,对于河南省的生猪产业有了基本判断。
  
  河南是北方主要产区,养猪大省,受非瘟影响巨大,存栏损失达80%,但是从今年的数据看,很多大型养殖公司存栏得到快速恢复,虽然短期存栏还没有上来,但是下半年及明年会有很大的提升,部分企业会超出原有规模。这点和安徽的生猪情况调研数据一致。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殖业造成重大打击,但是当下养猪公司、集团已率先克服非瘟侵扰已经在快速复养的道路上行进。虽然后续还可能会继续受到非瘟的影响,但明显好于受制于技术、资金、管理等因素的部分中小型猪场。(转自中信建投期货河南分公司,该公司于今年5月深入到河南产区一线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
  
湖南生猪市场调研
  
  调研内容摘自中信建投期货河南分公司,于上月6月16日,深入湖南地实地走访和调研情况。
  
  调研对象:
  
  长沙本地规模较大的一家屠宰企业采购负责人(H)
  
  国内龙头养殖企业的湖南长沙区域负责人(X)
  
  国内领先的生猪全产业链企业的屠宰端负责人(T)
  
  湖南本土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M)
  
  某全国性饲料起家的综合性大型养殖企业(S)湖南地区生猪销售负责人
  
  某全国性大型养殖企业(Z)华南地区负责人、华南地区销售负责人
  
  第一部分:
  
  调研纪要:
  
  注:以下均为湖南情况,且信息仅来自于本次调研或其他公开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1. 非洲猪瘟袭湘时间节点
  
  湖南地区非洲猪瘟疫情自2018年年末就出现零星发生的情况,两湖及江西地区的全面猪瘟爆发高潮在2019年的7~9月。随着养殖密度的下降,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
  
  在非洲猪瘟爆发最严重的时期,X企业存栏下降至正常水平的三成。根据M企业对于市场整体的了解,从原种猪到育肥的养殖全程都受到非洲猪瘟的严重影响,原种猪场产能损失超60%,相关饲料厂观测到的数据显示,整体生猪产业链产能去化达到70%。
  
  根据X企业的介绍,当前整体产能恢复达到疫情前的40%。而根据M介绍,总体母猪存栏量有望在年底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母猪存栏包含后备母猪,同时以三元母猪为主的状态下,母猪生产效率较低。实际产能恢复还需要时间和数量上的折扣。
  
  2. 三元母猪回交,正常操作
  
  同环保清退一样,非洲猪瘟同样大规模地减少了养殖产能。但随着价格走高,并持续位于高位,眼看高价,内心躁动,不同规模的企业逐步展开复养。
  
  非洲猪瘟缓和之后,2019年四季度,大型企业逐步开始复养;肺炎疫情之后,复产利润驱动养殖,大型集团进一步恢复,总体复产力度加大。
  
  利润驱动下,生猪市场出现了种猪和仔猪缺少的情况,商转种回交成为市场主流。M企业表示,“仔猪市场上没有看到过母猪”,国内某龙头企业对外销售的仔猪中,基本没有母猪,以公猪为主;屠宰企业H和M的数据均显示,到厂公猪比例达到70%甚至80%(正常情况下公母猪比例应保持随机,或在5:5的水平)。这意味着三元母猪基本被上游厂家从仔猪阶段就被“截流”,用于繁殖。
  
  3. 二次育肥,进阶操作
  
  由于肉料比价的大幅提升,养殖成本相对于增重带来的利润来说微不足道。部分厂商开始尝试收购110~120公斤体重的标准育肥猪,进行进一步增重后再行销售。根据120公斤以上阶段育肥料肉比3.5~4.0的水平测算,在生猪出栏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公斤增重能够增加30~36元左右的收入,而饲料成本不到10元。
  
  而尴尬的是,春节之后,尤其是5月份,生猪价格持续偏弱,导致大量二次育肥和压栏企业出现损失,而其中的许多企业,没有能够坚持到住家最终反弹的时间。因此,二次育肥和压栏的操作,面临较高风险,而相比三元回交繁育仔猪来说,并没有那么好的收益。然而,这却是许多养殖企业前期的策略,在高价面前,快速补栏快速出栏的二次育肥,仅有的好处就是灵活快捷壁垒较少。
  
  相比非洲猪瘟发生之前,屠宰场H反映,生猪出栏均重明显提升,由猪瘟前的220~230斤提升至240~260斤。
  
  4. 借势扩张收购,神操作
  
  中小型养殖户受环保和非瘟影响,产能清退的压力较大。相反,大规模企业正在持续扩张。牧原2020年计划出栏1750~2000万头,正邦计划出栏900~1100万头,新希望计划出栏800万头。按照上述三家企业1~5月的销售情况,分别完成目标计划下限的30.04%,22.54%和20.34%。从这一数据来看,下半年三家企业的出栏数量有望达到上半年的1倍到接近3倍。
  
  从调研信息来看,我们确认了早期对于牧原养繁能力的判断,其繁育能力已经使其成为湖南省部分企业仔猪的主要供应商,并且同时其他上市公司的仔猪采购。
  
  不同企业的扩张方式不同,导致其成本端出现明显差异。仔猪繁育端攫取丰厚养殖利润,并承担较小风险,产业链微笑曲线曲度增加;自繁自养成本相较外购仔猪成本差距拉大,导致最终头均利润差值能够达到1000元左右。
  
2018—2020年五大猪企销售数量(万头)

 生猪变革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公告
  
  5.贸易流转变,屠企外购养殖外销
  
  非洲猪瘟发生之前的六年,湖南地区生猪出栏量稳定在5800万头~6250万头,省内消费约占生猪总出栏量的40%,对外销售主要面向两广、海南等地,同时部分生猪对江浙沪、川渝等地进行销售。
  
  然而,由于非洲猪瘟去产能导致的猪价上涨,湖南生猪价格相对北方更高。省内屠宰厂当前多采购东北、华北地区生猪进行屠宰,而本地价格较高的生猪继续向南流入广东等地。
  
  第二部分:
  
  正文:
  
  生猪养殖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是长期趋势,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这一趋势急剧加速。
  
  首先,非洲猪瘟带来的产能去化是不可抗的、直接的、迅速的。相对于价格导致的生猪产能去化,非洲猪瘟对于中小散户的直接打击力度更大。中小散户没有足够的防疫措施和防控能力,在复养问题上面临资金、信心双重问题,本轮退出后,恢复的进程中面临更大阻碍,有条件的养殖户可能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寻求庇护。
  
  其次,大型企业在非洲猪瘟防控上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具有天然优势。其根源在于资金实力上,表现在设备设施上,实施在养殖细节上。例如规模养殖能够防止人员的流动,进行有效的隔离,而小散户很难做到这一点;再比如规模场能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栏舍通风设施的改造,而这样的改造对于小散户来说并不合适。
  
  再次,自繁自养模式于外购仔猪模式的养殖利润差距拉大,母猪重要性明显提升,中小型养殖户本身不可能有大量的母猪存栏。中型母猪场在遭受到非洲猪瘟的灭顶之灾后,很难不屈服于大型集团的收购、租赁等邀约。
  
  此外,在政策支持上,大型集团企业能够接收到更多的政府支持以及融资便利。而中小型养殖场,面临着自生自灭的政策环境。这最终都导致在竞争力上,大型集团企业具有较为集中的天然优势。
  
  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型企业尽管同样受到非洲猪瘟侵袭,2019年出栏量明显下滑,但相比中小散户,大企业的下滑程度更低。非瘟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得益于资金方面的优势,大型企业扩张迅速,多数有望在今年实现出栏数量的新高,且在不断地进行扩张。部分大型企业通过收购、租赁等方式,进行扩张,将农户纳入麾下,实现集约化的转变;也有企业继续推行规模养殖模式,依靠成本优势建立行业优势。
  
  无论如何,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之下,大型养殖企业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扩张之路。我国生猪产业以中小散户为主的养殖结构在非瘟背景下彻底转变。
  
  从湖南的调研情况可以看出,大型养殖集团的存栏都在快速恢复与扩张,非瘟疫情在大型企业都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没有成为继续影响存栏的因素,尽管当下中国养猪业依然受到非瘟的影响,但随着各企业的防控措施整体不断强化,预计后续非瘟发生数量会逐年减少。特别是大型养猪企业的发生会更加少,即使发生所产生的影响也会被控制的很小。
  
  当下调研的企业母猪存栏在快速恢复,甚至部分企业的存栏甚至会超过非瘟前的规模。这和河南、安徽调研的数据一致。但当下的存栏还都比较紧缺。如无疫情影响,今年年底明年初可能会恢复疫情前的水平,而明后年的生猪存栏整体还会有巨幅提升。届时的猪价可能不会像大家想的那么乐观。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