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7亿元,截至发稿前,这是新希望六和目前的市值,17个月前,这个数字是268亿。
在非洲猪瘟制造的行业颠覆面前,新希望无疑是对机遇准备妥当且牢牢把握的。4月28日,在2020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媒体专访中,新希望把对行业的判断与未来的发展布局一一呈现。
新希望的判断:生猪供应紧缺、非瘟仍是主题、竞争环境改变
问:新希望六和年报对2020年的生猪供应判断是“更为紧缺”,公司基于哪些条件作出上述判断?
王述华:我们对生猪行业的现周期判断基于两个角度,一是生猪供给能力,二是群众消费能力。生猪供给角度,我们认为农业农村部的监控数据是偏高的。目前,行业三元母猪占比约为30-40%,而三元母猪PSY约降低20-30%。以114天(从配种到出生)+196天(从出生到出栏)为周期,可以通过2019年每个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相对准确度地推算出2020年每个月商品猪出栏数据(生猪供给量)。猪肉消费量(生猪需求量)也是可以通过1-3月、10-12月的年周期大致判断,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生猪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缺口大小。
事实上,2019年是非瘟疫情爆发的第一年,生猪提前出栏现象普遍,生猪供应量和需求量并没有很大缺口,而400多万吨的猪、牛、羊肉进口和240万吨的禽肉替代,也对缺口做了很好的填补。但是,今年的生猪供应量显著降低,海外市场肉品供应有进一步下降趋势,禽肉替代效应增幅不会显著,即使考虑“新冠”疫情带来的消费量降低,我们也认为今年仍是紧缺局面。
问:当前国内非瘟防控处于怎样的状态?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新希望是如何发展楼房养猪的?是否能成为行业新趋势?
闫之春:我预期非瘟在未来2-10年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非瘟防控仍是生猪行业的主题、核心。非瘟的最大风险是很多散户、中小规模养殖场前期的非瘟检测、防控不到位,造成现在社会上的很多猪肉、猪肉制品、废弃物甚至员工、家庭等都有非瘟病毒的污染,到处仍潜伏着风险。
是否采用楼房养猪取决于其是否更加经济。选择在该地养猪成本更低的方案。
问:按以往的经验而谈,猪周期3年,但是非瘟把猪周期显著拉长,我们看到大批人涌进生猪行业,猪场建设投资越来越多,您认为这会给未来多大的风险?新希望有怎样的准备来应对?
刘畅:猪周期与以往相比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是,非瘟严重打击父母代,能繁母猪存栏显著降低,这意味着生猪产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此外,“新冠”疫情持续,造成生猪供应链一定程度中断。两者夹持,猪周期呈现显著延长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猪价在今年大概率高位,而猪周期过去后,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将显著提高,并向此方向继续发展。届时,竞争环境出现差异,大型养殖公司成为生猪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大家比的是成本能力、生产效率,比的是全产业链控制能力,比的是非洲猪瘟的防空能力,比的是持续迭代优化的环保能力,总而言之,未来的打法与现在以散户为核心的打法截然不同。
闫之春:新希望六和当前筹建或扩大的猪场,实际是为非瘟疫情和未来猪价下跌做准备。这些猪场的布局规划、工艺流程有明显优化,如配套育肥场非常适用于精准营养的实施。毋庸置疑,新希望六和目前以及未来的猪场,都已经对11元/公斤毛猪价格的行情低谷准备妥当。
从饲料到养殖的全面经验分享
问:新希望从饲料接入养猪,有何可分享的经验?饲料企业进军养殖的有何优势?
刘畅:饲料是生猪养殖的产业链上游,新希望六和深耕饲料39年,对养殖并不会陌生。了解,是我们能及时准备并把握机遇的原因。当然,作为一家已经“存活”39年的老公司,我们知道如何组建优秀团队、知道如何制定方针战略、知道如何拆分具体举措、知道如何打一场胜仗。
问:新希望六和新建猪场的养殖模式有何不同?
闫之春:饲养管理上,我们通过全批次规划等方式优化生产流程;物理结构上,没有将建筑分成多个小单元,而是以大单元实现精准环境控制,从而满足非洲猪瘟防控和精准营养实施。
智能化方面,我们在7-8年前就探索并在猪场中应用空气过滤,新建猪场选用符合新希望六和生产、经济实用的智能化设备,实现环境控制、节能减排、精准营养、降低成本等。
问:今年豆粕价格受限于全球“新冠”疫情而价格大涨,新希望六和如何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实现豆粕的替代,在这方面的探索情况是怎样的?
贾友刚:豆粕在猪料和鸡料中添加较多,提供蛋白营养需求,在豆粕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采用其他植物性蛋白或动物性蛋白替代。今年一季度,豆粕受限于全球“新冠”疫情而供应不足,我们对此启动了相关研究成果,用杂粕等其他蛋白原料替代,在保证畜禽生长需求的前提下保障了饲料供应。
闫之春:豆粕替代上,新希望六和一直有进行相关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自养猪群连续测定精准营养需要;2、依据精准营养需要平衡可利用氨基酸,不论氨基酸来自豆粕还是其他蛋白来源。目前,我们已经能将自养猪群饲料配方的豆粕加权平均含量降低至8%以下。
问:7月1日,饲料企业将不被允许生产含促生长类抗生素的饲料,新希望六和在饲料无抗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饲料配方或养殖方面有哪些改变?
贾友刚:2006年欧洲全面禁抗时,新希望六和就开始进行无抗饲料研究,主要围绕动物营养需求做了相关探索,包括低蛋白日粮、原料创新、饲料预处理(如豆粕湿基发酵)等。此外,我们也在原料加工工艺优化和功能性添加剂的筛选上做了大量工作,多套成型的无抗养殖方案已被构建。
目前推广使用的无抗饲料中最受欢迎的是生物环保饲料,如心三餐、青印迹、鱼渔欢。持续升级和推广的生物环保饲料也为动物肠道健康、氮磷及微量元素减排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动物和人一样,身体健康了,病自然就少了,药也用得少了。新希望六和的生物环保饲料是引领行业的,销量以50万吨/年的速度增长,今年,我们计划将生物环保饲料做到300万吨。
另外,新希望六和指导客户进行动物品种及优质苗源的选择,并做好养殖现场管理,旗下的枫澜动保科技公司也推出了很多替抗动保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希望新希望六和作为国内最大的饲料企业,能把无抗饲料技术推广出来,引领行业技术升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闫之春:我简单聊一下生猪养殖方面工作,针对无抗我们做了设施设备改进和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技术改进,如全进全出、提前分组等等。这些养殖技术对减少动物感染、及早发现群体病、减少抗生素使用能起到最主要、最根本的作用。
“做精肉禽”与“做好中国味”
问:2019年,新希望六和禽产业取得了优秀成绩,在2020年,禽产业链横向和纵向上有何新布局?
刘继清: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养殖模式,严抓食品安全,成为中国市场规模领先、盈利良好的中高端禽肉第一制造商——这是我们的“做精肉禽”战略。2020年,我们冲击10亿只规模。
横向上,我们以环保改造和棚舍升级为抓手,掌控符合环保要求的商品代养殖基地,从根本上实现供给数量与成本、食品安全、生产节奏可控。
战略实施在途径上也是多样化的,一是自主投资建设商品代养殖基地;二是推动传统合同模式向长期合作模式转型。纵向来看,养殖与屠宰环节需要形成协同,在销售端实现渠道升级,使得养殖环节与环保、安全有关的高标准投入通过销售溢价取得回报。我们努力向消费者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实现白羽肉禽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问:作为肉鸭生产与消费大国,肉鸭品种却被国外公园垄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新希望六和培育的中新白羽肉鸭与进口品种相比有何优势?
许毅:今年是中新白羽肉鸭育种的第8年,作为对标樱桃谷肉鸭的品种,中新白羽肉鸭在生长性能上与之相比成活率提高约1.5%,料肉比下降约0.02,折算下来单只节约饲料60g,利润提高0.51元。在屠宰性能上,中新白羽肉鸭有更高的副产品产出,对于屠宰场而言约多得20-50元/吨。而中新白羽肉鸭又有着更佳的中国风味,皮脂率低、肌间脂肪丰富。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中新白羽肉鸭还是有劣势在,一是规模较小,2019年我们只有中新肉鸭5500万只,今年预计将规模扩大至3亿只;二是风味食品开发仍需继续推进,希望能给我们一点时间,慢慢把中国风味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