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时事 > 内容

90后陕西娃放弃年薪20万工作,回乡养猪种苞谷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华商报 2020-04-16

阅读()

几年前他曾是一家企业的业务骨干,却放弃年薪二十万的工作回老家创业,带领众多乡亲脱贫致富。
  几年前,他曾是一家企业的业务骨干,却放弃年薪二十万的工作回老家创业。回乡近四年时间,年仅30 岁的他,如今已有年产10万斤特色包谷酒的小作坊、规模300头的生态养殖场和近千亩的优质蚕桑园,不仅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CEO”,也带领众多乡亲脱贫致富。
 
  他就是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先进个人、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脱贫致富先进个人、汉中市“好青年”创业好青年先进个人、镇巴县脱贫致富先进个人——90后的陕西小伙袁敏。
 
  放弃大城市的高年薪工作
 
  毅然回到日子过得“紧巴巴”家乡
 
  袁敏的老家镇巴县简池镇简池社区地处大巴山腹地,是全国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原来“下雨一身泥”的这里逐渐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撑下,已是道路宽阔,村庄明亮、旧貌换新颜。

生猪养殖场建设
 
  2015年年底,回家过年的袁敏发现,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少妇孺留守,土地的撂荒,村里产业薄弱,老百姓“靠天吃饭,小种小养”,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看到这一切,这个有着“家乡情结、商业头脑”的小伙子心里五味杂陈,决心回乡带领父老乡亲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为家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原本在西安一家金融企业工作、年薪20万的他,2016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不解的举动——袁敏放弃了这份高收入的工作,回乡自主创业。
 
  这一回去,就是扎扎实实的三年多。“善良、实诚、能干、激情”,是当地群众对这位90后小伙的评价。
 
  种玉米、苞谷酒、精包装……
 
  从家乡特产入手,形成特色产业链与当地品牌
 
  回到家乡之后,袁敏跟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经济能人拉家常,实地走访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看到家乡包谷酒在川陕一带小有名气,他决定从简池特产“苞谷酒”入手,通过对玉米的深加工,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养殖”为一体的全闭合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让大家在每个环节都能够有所收益,让腰包“鼓起来”,让自己的产业做起来。


 
  此后,他赴外地实地考察别人的白酒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优化传统生产流程,严格材料提升质感,并对产品进行了精包装,以便更好地打入市场。2016年这一年,他的产品成功走出了县区,刻画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十万斤包谷酒一抢而空;同年,他带动在厂务工1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也是在这一年,他更加坚定要做大做强产业、带领更多人脱贫致富的信念。
 
  2017年春天,为进一步提升酒产品的质量,袁敏决定从原材料入手,挑选优质玉米。他与40户农户签订了优质玉米种植回购订单,建立了优质玉米种植示范基地。他还邀请专家对所有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以高于市场价价格进行回收,仅此一项便带动当地2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
 
  亏损达十万却分文不少贫困户工资
 
  调整思路带动更多就业增收
 
  2017年,除了建立优质玉米种植示范基地,看到自家的场地还空着很多,袁敏又谋划着开始养猪。于是,利用自家的老院子,他建起了猪舍,养起了黑猪。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袁敏购进了70头育肥仔猪,起早贪黑,悉心照料。每天早上5点多,他都会雷打不动地起床,打扫猪舍、配料、喂猪。因长期干活,年纪轻轻的他双手布满了老茧;而无论刮风下雨,养殖户一个电话打来,他都会赶到现场解决广大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生态养猪
 
  当年冬季,70头育肥猪已经长到200斤左右,眼看收获就在眼前,不料不稳定的猪价市场一跌再跌,他只得亏本处理猪仔,亏损达十万元。即使这样,50户生猪代养户以及工人的工资,一分不少的在年前送到了所有贫困户的手中。
 
  袁敏并没有被这一次亏损所吓倒,他决定着重于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这样不仅能控制风险,同时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于是继包谷酒精包装之后,他与当地电商市场联系,将自己的猪肉加工成腊肉产品,并进行精包装,远销各地。同时培养当地老百姓包装加工手艺,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工作,带领更多人就业增收。
 
  为特殊劳动人群提供岗位
 
  主动担当实现有效带贫89户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90后小伙袁敏的产业已经覆盖玉米种植、苞谷酒生产、生猪养殖、腊肉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修梯建墙、铺路栽花……他也不断改善着自己的产业园环境。一直支持帮助袁敏工作的简池镇镇政府,对产业园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政策、技术扶植支持其更好发展。

种植的桑苗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袁敏决定发展桑苗种植,进行蚕桑养殖,但资金成了难题,他再次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卖掉自己镇上的房屋进行产业发展。家人心存有疑虑和担心,但他却信心坚定,袁敏表示,“好好发展不断发展,也是我当初要带动更多老百姓参与种植,就业增收的初衷。”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300亩桑园成功种植。
 
  袁敏的工作得到了市、县、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与鼓励。2018年,袁敏被镇巴县评为“县脱贫攻坚优秀个人”。2019年年初,他与当地老百姓签订了一百户的带贫协议,目前已实现有效带贫89户。此外,他还针对部分特殊情况的劳动人群,主动提供合适岗位,助力增收致富。如今,他的产业园规模已达到1000亩,通过土地流转、生猪代养、玉米种植桑蚕种植等各种方式,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
 
  减少桑蚕养殖重点做好消费扶贫
 
  一路前行不忘最初的梦想
 
  2020年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仿佛被按下了“停止键”,袁敏和乡亲们的工作也同样受到了影响。疫情期间,原本的厂房建设计划碰到了困难,“具体表现就是在用工上,不过我们最受影响的还是桑蚕产业。”袁敏告诉华商报记者,“因为桑蚕是对外出口的商品,但由于国外疫情变得严重,桑蚕出口受到影响,价格也变得很低。”

袁敏得到省里表彰
 
  由于桑蚕的保质期只有六个月,面对今年特殊时期的严峻形势,袁敏决定减少桑蚕养殖,重点放在产业园建设方面。他表示,“现在就是多建设少收入的时间,企业会想办法克服困难。下半年我们的重点会放在消费扶贫上,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全镇农产品的销售。”
 
  创业的道路、带领全村人一同不断前行的路上,尽管路途多舛,这个陕西90后小伙儿却始终没有放弃。袁敏说,“刚辞职回老家那会儿,父母很不理解,现在他们也都支持我。不过现在因为孩子要上学,老婆孩子在汉中市,我周末才能回家,有时也觉得陪伴他们太少。”
 
  说到支持自己的动力,除了家人,他感叹,“这可能就是最初那个简单的想法吧,想把事业留在自己的家乡,想让家乡变得更好。各级政府领导都非常支持,乡亲们也很团结,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已取得的一些成绩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我也希望用我所学的商业知识、尽自己所能,和大家一起,帮助当地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