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发生以前,我们最关心的应该还是猪肉的价格走向。而随着疫情的爆发,很多产品的价格、数量都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即便当时猪肉的价格再贵,人们也欣然接受了。而现在,随着国内疫情的不断好转,猪肉的价格、供应,再一次成为了大众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3月25日,华储网再一次发布了相关的通知。根据《关于2020年3月27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显示:在3月27日,我们将出库投放竞价交易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具体以实际挂牌为准),按标的进行挂牌。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周五将进行交易的中央储备冻猪肉,已经是我们今年年内的第12次投放了。等到投放结束后,中央储备冻猪肉的累计投放量将达到25万吨,解决了不少人“吃肉难”的问题。
自从非洲猪瘟的来袭,再加上种种原因,我国的猪肉市场上就一直供不应求。而也正是供不应求的原因,使其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而疫情后,情况已经慢慢有所好转,不少的生猪已经成功“生产”。
此前,猪肉还在高价的时候,就和母猪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头能够生产的母猪,它需要花费差不多7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孕育出一只小猪仔。而小猪仔不是一出生,就能够进行商场售卖猪肉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小猪仔还再需要7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出栏。而加上母猪孕育,小猪仔出栏,这个环节就至少要14个月左右。所以在去年的时候,我们才一直吃不到便宜的猪肉,甚至不少城市出现了40元一斤的情况。
而现在国内疫情已经好转,年前孕育的那些小猪仔也能够出栏。大大的提高了猪肉市场的供应量,不少城市的价格有所“降温”。而作为有关部门,也一直没有停止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的行为。而周五(3月27日)已经是其年内投放的第12次了,累计投放量高达25万吨。不仅如此,不少的大企业也在积极的增加猪肉的供给,例如温氏集团等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便宜肉”,应该是指日可待了。而且最近的种种表现,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的猪肉价格实现了回落的趋势。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3月16日到3月22日的一周时间内,猪肉的批发价格已经回落到每公斤48.57元,下降达到了0.9%。而农村农业部,在对国内400个的定点监测中,也发现了好消息。
首先,2月份能进行繁殖的母猪存栏,实现了1.7%的环比增长,而这已经是繁殖母猪存栏连续5个月实现环比增长了。相比今年的1月份,2月份又多增加了5个省份,实现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现在共计27个省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也已经将猪肉的价格一降再降。而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连续5个月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再加上不断“进场”的25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无论是生猪市场,还是猪肉市场,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我们也坚信,“十元时代”在不久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