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以来,生猪产业已陷入了长达6个月的亏损期,并且猪价仍旧没有明显起色。基于此,广大养猪企业、农场都聚焦于成本优化,希望能够通过各方面努力降低成本、减轻损失。但是当下生猪疫病依旧严峻,导致今年以来养殖成本不降反增!那么养殖场究竟该如何减少疫病发生、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呢?回盛生物陆军给出专业建议。
疫病加剧成本
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散养生猪成本为2326元/头,同比上升15.7%,最终4月散养生猪平均亏损416元/头;2023年4月份规模养殖生猪成本为2207 元/头,同比上升14.2%,最终4月规模养殖平均亏损243元。
显而易见,尽管全行业都在追求“增效降本”,但养殖成本却有增无减,同比去年上升约15%!而且这还是基于今年饲料价格有所降低的大背景,猪好多网访问多位业内人士获知——2023开年以来生猪疫病严峻,推高了养殖成本。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陆军表示,2023年以来许多养殖场的蓝耳、腹泻等疫病较为严峻,尤其是蓝耳病危害养猪业多年,基本上95%以上的猪场都存在蓝耳病病毒,而蓝耳病存在“繁殖障碍、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等多种症状并行的危险,并且免疫抑制还会造成后期细菌性感染,加剧后期症状表现,严重损害猪场效益!
可见中国生猪产业蓝耳疫病形势依旧严峻,无论大小猪场都深受其害,蓝耳之所以如此难防难控,主要在于其有几大特点——感染所需病毒数量少、变异速度快、污染面特别广。那么是否有办法长久控蓝呢?华农-回盛研究院的周锐院长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针对蓝耳病各大特点,开发出了一套“稳蓝增免方案”,不仅可从“病原检测、疫苗免疫、生物安全、程序化稳控”四个方面助力猪场实现蓝耳稳定,并且能够进一步净化蓝耳,以及有效维持猪场蓝耳病阴性状态。截至目前该方案已经在各大猪场实用,控蓝稳阴效果都非常好。
中药发力,精准用药
毫无疑问,蓝耳是影响中国生猪产业最深远的疫病之一,但不仅仅是蓝耳,生猪产业还面临着“新病频发、老病新发”的复杂态势,从用药防控的角度来看,养殖场如何才能做好疫病的预防与控制?从而最大化降低疫病所带来的损失。
陆军表示,近20年以来生猪疫病发生了许多变化,养殖从业者的用药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开始行业用药理念是“大复方”,以大剂量、多种药物组合的投药追求疗效,但现在大家都追求合理精准用药;还有最初行业喜欢使用原料药,到现在更青睐制剂药;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畜牧业从对中兽药的认知不足,到现在越来越重视、看好中兽药。
根据回盛的调研,中兽药具有从整体上调节猪群机体平衡、提高猪群抗病力、作用效果明确;同时具有减轻症状损伤、加快猪群疾病恢复的特点,并且中兽药多靶点的作用效果减轻了耐药性问题,对于食品安全也更为有利。
因此中兽药也是回盛后期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例如目前回盛已经投资1.5亿建成了智能化中兽药工厂,从提取到制剂的生产工艺都非常先进。回盛首先从原材料严选道地药材,然后根据科学配方足额精准的投料,并采用低温减压浓缩的提取技术,配合领先的制剂工艺生产出产品,保障品质与高效生产兼顾。
此外,回盛还邀请了河北农业大学的史万玉教授指导公司研发、生产以及临床应用,因此尽管当下大家对回盛的印象是化药企业,但回盛正在加速推动将中兽药体系化、方案化,以切实解决猪场问题为导向,打造高精尖的中兽药平台。
最后,陆军强调在生产中不管使用中药还是西药,建议大家一定要精准合理用药,要从“正确诊断、科学选药、精准用药”的角度制定用药方案,处理好个体治疗与群防群治的关系,这样不仅能降低用药成本,而且能保障猪群健康与安全,现如今集团化、规模化猪场甚至包括很多中小猪场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回盛始终秉承着“细节决定品质、质量塑造尊严”的产品理念和“满意出自专心、信赖源自专业”的服务理念,坚定不移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好产品和专业度高的好服务,最终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让客户能够获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