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在1994年,一个养鸡场一年能赚1亿吗?
1983年,一对父子,带着当地的8户农民和筹来的8000元,成立了一家养鸡场。当地有一位农户,因为外出做生意失败,想向养鸡场赊一些鸡苗自养。赊出鸡苗之后,养鸡场觉得这个农户也没什么养殖经验,风险太大,于是顺带提供了饲料、药物和技术服务,最后甚至还帮忙他把肉鸡给卖了。
在鸡场的帮助下,这个农户只管专心养鸡,赚得越来越多。同村人是既羡慕又眼红,来鸡场赊鸡苗的农户也就越来越多。
到1994年的时候,鸡场销售额突破了1亿元。1997年,养鸡场从父亲那交到了儿子手里。
年轻人的眼光,就更超前了,发现猪肉的市场比鸡肉市场可大太多了。养殖是强项,技术、人员储备也不缺,从“养一只鸡”到“再养一只猪”,也不是什么难事。
结果没用上10年,它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肉生产基地、全球排名第二的养猪企业。
说到养猪、养鸡“双业并进”的养殖企业,你应该猜到了吧。没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温氏”。“公司+农户”,这套名震业内的主流养殖模式,就是从温氏那来的。
只不过这套拳,到牧原面前,就没什么杀伤力了。
近期,规模猪企开始陆续发布半年报,温氏半年里亏损近25亿元。而牧原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5.26亿元。
全行业都在亏损,牧原还能有近100个亿的利润,而且是出栏前5的猪企,只有它赚钱了,这是一个令同行惊羡不已的成绩。
牧原做对了什么?那就是,把产业链上能挣的钱都给挣了!
一个半年亏掉25亿,一个半年独赚近百亿。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两种模式的交锋,也是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更迭。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所有的生意,都需要用新的方式再做一遍。因为如今竞争的核心,不再是价格,而是价值。
这不禁让让人想到,牧原在2014年上市时,说的那句话:“牧原人只有继续专注养猪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