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猪企作为稳产保供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都备受政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尤其是2018年以后,国家为了帮助养猪业快速恢复元气,在政策扶持和补贴金额上力度空前,头部猪企率先受益。
01.4巨头10年获补助近200亿
以营收超千亿的四家上市猪企为代表,2014-2024年间,牧原、温氏、新希望、海大4家企业共获政府补助190.84亿元。
其中牧原一家金额就接近139亿元,比温氏(22.98亿)、新希望(17.33亿)、海大(11.57亿)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翻看各家近10年的数据走势,有几个显著特征,首先是2018年作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各家的补贴金额都不高,均没有超过3个亿。2018年后,各家补贴均有明显的上涨,尤其是牧原,可以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
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各家补贴金额涨幅差距明显。牧原2014年补贴金额只有0.6亿元,之后一路上涨至2024年的138.96亿元,而其他三家企业10年间的补贴皆金额漂浮不定,如温氏,最高补助在2021年3.16亿元,新希望是2022年2.92亿元,海大是2020年1.98亿元。
02.强者恒强,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占
众所周知,2020年以前温氏稳坐养猪一哥宝座近20年,但其拿到的补贴却不如牧原多。数据显示,2014-2019年,温氏拿到的补贴共计8.06亿元,比牧原少了7.42亿元。
而2020年之后,牧原出栏量暴涨,取代温氏成为新的养猪一哥,牧原的补贴额也水涨船高,2020年-2024年,牧原合计拿到的补贴已经超过120亿,而温氏还不到15亿。
如此极致反差的背后是与牧原在养猪业中占主导地位、重资产运营模式等因素有关。而温氏、新希望、海大因业务多元化和生猪业务占比相对较低,分散了补助获取。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养猪业在经历了诸多起伏与变革后,快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场生存之战下,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将愈发被挤占。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