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企业 > 内容

出栏创新高!正邦科技:解“猪周期”核心在于降成本!

证券日报之声 2021-06-14

阅读()

生猪和猪肉价格继续向合理水平回归,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6月第一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的猪肉平均价格为26.35元/公斤,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34.7%。

随着产能持续恢复

 

生猪和猪肉价格继续向合理水平回归,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6月第一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的猪肉平均价格为26.35元/公斤,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34.7%。

 

图片

 

6月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进一步丰富了预警指标,调整了预警区间,并提出设置政府临时猪肉储备,以平滑“猪周期”波动,调控生猪及猪肉市场异动影响。

 

正邦科技:应对猪周期,核心在降成本

 

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猪周期的出现,主要还是供需关系失衡造成的,未来国内会发展成与欧美类似的情形,猪周期仍然存在但波动会缩小。应对猪周期,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稳定基础产能;另一方面,需要对全行业进行监控,加强预警和引导,当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上来以后,也能够平滑猪周期。”

 

在他看来,猪周期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从供给端来看,国内主要分为进口和国内供给两部分,国内供给短期看生猪(存栏量、存栏结构、出栏体重、养殖成本、料肉比等)、中期看仔猪(存栏量、价格、成活率、养殖利润等)、长期看能繁母猪(存栏量、二元母猪价格、PSY、初配量等)。从需求端来看,主要看屠宰情况(屠宰量、差价、出肉率)、居民消费(批发价、人均消费量)、季节性因素、替代品(牛肉、羊肉、鸡肉)等。

 

应对猪周期,国内养猪企业往往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尤其是头部公司能够对猪价进行预判,提前做好相应布局。“公司对于接下来猪价走势持谨慎态度,只要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无论猪周期情况如何,公司受周期波动的影响有限。”

 

上述负责人称,“当前公司已完成低效母猪淘汰,淘汰低效母猪带来养殖成本下降,今年二季度会有一部分体现,且二季度仔猪端的成本下降体现更快,肥猪会稍慢一些,因为二季度的肥猪是去年四季度的,三季度肥猪端会下降更多。总的来说,公司的成本下降曲线已经形成趋势。”

 

5月生猪销量、收入均大幅增长

 

正邦科技养猪成本进入下降通道优势凸显。

 

6月8日晚间,正邦科技发布2021年5月生猪销售简报,当月销售生猪164.84万头,环比增长39.17%,同比增长232.23%,单月出栏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销售商品猪139.17万头,同比增长236.57%,销售仔猪25.67万头,同比增长210.40%;实现销售收入36.50亿元,环比增长20.26%,同比增长99.92%。

 

公司表示,生猪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由于生猪产能释放所致。2021年1-5月,正邦科技累计实现销售生猪541.15万头,同比增长166.41%,兑现出栏高速增长的目标,进一步稳固行业第二的位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6.88亿元,同比增长75.09%。

 

当前养猪企业纷纷致力于降成本,正邦科技也不例外,其降成本的途径主要为从源头上、从各个环节上打造综合竞争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种猪端,公司种群结构已基本优化完成,从源头上降低了单头仔猪的断奶成本,主要体现在psy提升;其次是改良营养配方,精准和简化用药。

 

此外,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例如在猪栏设计方面,正邦科技用最少的能耗打造最适宜的养殖环境,公司猪舍标准化设计人员60余人,数字畜牧研究院200多人。

 

正邦科技把打造种猪育种优势作为重中之重。“种猪育种优势是打造生猪养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种源在生猪养殖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降低成本的持续源泉,只有自己拥有稳定的育种体系,才能从源头上把控仔猪的成本、生长质量等指标,从而建立生猪繁育的持久优势,大大提高养猪的竞争力。”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道。

 

为执行育种战略,过去两年正邦科技大规模的引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11120头国内规模最大引种工程,建立自己的基因库;同时斥巨资打造包括6名博士在内的超300人的技术团队;并在2021年畜博会期间与法国最大育种公司NUCLEUS达成合作,以推进正邦科技种猪持续选育和遗传改良。

 

公司表示,未来5年将继续培育更多的正邦品系及配套系,打造正邦种猪芯片。在育种方面重点进行基因组育种技术、抗病育种技术、高效繁育技术、国际联合育种技术等研发与应用。

 

这些大手笔的投入导致公司综合成本上升,当时随着如今引种的完成,正邦科技种猪效率会大大提升,加上管理和生产成绩上的提升,成本差异会越来越小。

 

“非瘟前,养猪企业的防疫水平都在同一层次,成本差异不会太大。非瘟后,由于种群受到冲击,为了实现快速扩张,必须进行父母代和商品代的临时外购,因而形成了较高的成本。”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今年二季度完成母猪更新之后,正邦科技种群基本恢复到非瘟前自主内循环的状态,预计经过一个完整批次出栏之后成本会降低到行业优秀水平。”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头部公司凭借规模化优势缓解周期波动。

 

当前猪周期下,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养猪行业集中度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国内A股生猪养殖企业TOP10出栏量从2019年的4491万头上升至2020年的5496万头,市占率提升至10.43%,从各企业出栏目标来看,2021年TOP10企业出栏量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市占率将进一步快速提升。”上述负责人称。

 

相关数据也预测,到2025年左右,仅牧原、正邦、温氏、正大、中粮、新希望、天邦、双胞胎、德康、海大、唐人神、傲农、京基智农等13家猪企,出栏目标合计就高达2.94亿头,13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将达到2025年的42%。

 

“市场占有率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让规模化企业可凭借优秀的管理、防疫、成本管控等优势,以及资金、土地、人才储备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猪周期对企业发展战略和既定目标、生产节奏的影响,从而能够缓解猪周期的大起大落。”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因此公司持续加大产能扩充,提高自繁自养模式比例,产能上“公司+农户”和自繁自养比例从2020年的6:4预计调整至2021年4:6左右。”规模大时自繁自养模式较好,可由公司制定统一的猪场建设标准及养殖设备,生猪养殖机械化程度能大大提高,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工艺,同时便于实施统一的严格管理,易于控制质量及生产指标。

 

相反,超过一定规模的‘公司+农户’模式会导致管理成本的大幅提高。”该负责人认为,“两者的优劣势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也就是说,规模不大时,采用轻资产运作、公司投入少、模式易复制的“公司+农户”能够比自繁自养扩张得更快,而当非瘟发生后和规模扩大后,自繁自养会占优势。

 

他认为,“今后头部公司成本之间的比拼,会回归到谁能用最低的花费防住非瘟,谁能通过精细化管理把效率提到最高,这两块综合的成本差异应该在几毛钱之间,而部分散户相对来说不具备较高的防疫条件。”

 

加之,头部公司储备有抗击风险或极端环境的资金、土地、人才等优势,这些战略储备和布局都使得它们能够平滑“猪周期”波动稳居行业前列。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