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投建、封场洗消、投产运营……镇隆种猪场从无到有一路走来,抗住了防非防控的重重考验,稳步发展。要问他们稳定的秘诀是什么,也许他们会告诉你,改造创新、自主优化,这就是他们的“秘密武器”。
消失的催促声
由于新场投建,投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部分设备设施没有达到使用效果的最佳状态,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和细微交叉之处。镇隆种猪场场长带领场内技术骨干,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进行改造创新,使在较小成本投入、最快时间内整改现存弊端,尽最大努力将防非工作不断优化完善。
初期,对讲机每天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场内场内,把料塔盖子帮忙开一下,场内场内,料塔盖子帮忙盖一下……”;
由于镇隆种猪场未规划中转料塔,料车需进到场内隔离区外围道路,隔着围墙打料进各个料塔,由于司机在围墙外操作,料塔在围墙内,每次卸料都需要专门人员协助开关料塔。不但浪费人力且存在重要生物安全交叉隐患。
场内通过创新改造,利用两个定向滑轮,一条钢丝绳,几颗用于固定外围墙外绳子末端的膨胀螺丝,焊接组装而成一个滑轮组,通过这项改造,料车司机卸料时可自己操作开关料塔,不再需要生产区内人员辅助,提高了人员利用率的同时更避免了里、外人员交叉的风险,避免了生物安全存在的隐患。
自从整改完毕,对讲机中再也没有了“开关料塔”的催促声。
改造后的料塔
从一滴水中想到的
“进入生产区一定要洗澡换衣消毒好!”
“进入生产区物资一定要该浸泡浸泡、该熏蒸熏蒸!”
“生物安全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遵守!”
“水鞋、衣物下班必须浸泡消毒 刷洗干净!”……
镇隆种猪场场长李明阳每日说的最多的话,便是强调生物安全防控。
因镇隆生产区栋舍设计规划,生产区栋舍外未有固定刷鞋区域,需要在栋舍内栏位最前端清洗,清洗过程中由于人员上下班集中使用导致用水量较大,栏位前端母猪地面会相对潮湿,不利于猪只健康且细菌容易滋生,且浪费水量较大,给排污增加压力。
他们通过自主创新的半手动刷鞋盆,不但保证了栏位前端母猪地面干爽,且节约了用水,减少了污水排放。水鞋刷的也更快更干净,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且减少了因粪便造成的交叉感染。对生物安全防控也起到了不小贡献。
因生产需要,每周会有疫苗、兽药、物资进入生产区,特别是疫苗受保存温度的影响,需要浸泡消毒,且速度要迅速,而在现在大环境的极度紧张下,进生产区的物资也需要重视,所以镇隆种猪场采用能浸泡全部浸泡的原则进行消毒。
为了提高物资消毒的工作效率,场内自主创新,做了一个可以随时注水和放水的消毒桶,使浸泡物资到时间后瞬时可以将水放掉,省去了一件件捞起沥水的时间,既保证了生物安全对消毒到位、时间控制准确的要求,又节约了工作时间。
注水防水一体桶
细节之处见真章
“仓库6S管理也是重点工作检查项,生物安全防控一定是内外同时层层把控好的。”每次开例会,场长都会这样强调。
码放整齐的仓库
在实际管理中,镇隆种猪场也将场内仓库将6S管理作为重点项目去抓。兽药仓库和物资仓库严格区分开,并且每个仓库做到分类管理、分区管理,最小包装上货架,保证进到生活区仓库内的东西完全彻底消毒过,定期对仓库采样及集中消毒;消毒间物资全进全出原则,及时消毒及时搬运至库房;现场内物资领用已全部规范化,按周集中计算领用,减少进生产区物资的频率。
镇隆种猪场严格落实这些制度,让生物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规范化分类管理
生物安全是方方面面的,每个细节把控都十分重要。
种猪场场区内所有大门都做了特定的活动挡鼠板,保证大门关闭时全封闭;场内料线周围铁管支架全部喷漆防鼠,生产区房屋墙体全部铁皮包,防止老鼠通过料管、墙体进入舍内,不给老鼠可乘之机。
防鼠措施
通过这些创新和举措,做到居安思危,严格响应并参与公司防非攻坚战,把危险隔绝,保证场内猪群稳定,猪场正常运营。
面对防非,镇隆种猪场的同志们是认真的。时刻保持警惕,将能想到的一切隐患提前做应对措施。镇隆种猪场将继续发扬改造创新精神,严格响应防非号召,为打赢这场防非战役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