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炎支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一种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关键病原微生物。其主要侵袭猪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猪肺炎支原体通过附着于呼吸道黏膜来破坏纤毛,导致呼吸道上皮表面的黏液清除系统受损,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使得猪群对其他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临床上与猪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造成以保育猪和育肥猪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患病猪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生长减缓等慢性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气喘,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对全球的猪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 猪肺炎支原体防控现状
1. 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非洲猪瘟对猪群的毁灭性影响,行业资源(人力、资金、设备、政策等)更倾向于投入到非洲猪瘟的检测和防控中,而将对猪肺炎支原体的监控活动降为次要水平。这样的忽视往往会导致支原体的扩散感染以及疫情暴发不能被及时察觉,使得猪群更加脆弱,让养殖场处于疫情叠加效应的风险中。
2. 生物安全漏洞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在为猪场设计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时,养殖从业者更注重物理隔断,例如通过设置多个隔离点和消毒点来切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然而,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出现了一个生物安全漏洞:为阻断非洲猪瘟而设计的生物安全防线并不能有效地隔绝肺炎支原体。
3. 治疗策略调整
在优先考虑非洲猪瘟的情况下,兽医可能更倾向于对患病猪采用紧急性和短期效果较好的治疗措施,而对于长期控制和预防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策略可能放缓。这使得肺炎支原体的防控更加困难,猪群的整体健康更难以维持。
4.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但是效果越来越有限
目前常用的治疗猪肺炎支原体抗生素有: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妙菌素、林可霉素等,但是猪肺炎支原体定植于呼吸道纤毛上,但纤毛上无血管分布,抗生素难以直接到达猪肺炎支原体最多的呼吸道纤毛组织,因此通过抗生素来控制支原体感染效果有限;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只能减轻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清除病原,肺炎支原体仍然存在于猪体内,当停止用药后症状又会加重,并且向外排毒;第三方面长时间预防性抗生素给药容易造成耐药性出现,再次使用同种药物起不到抑菌、杀菌的功能。
二 防控方案
1.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首先在当前非洲猪瘟流行的大背景下,不仅仅是非瘟要重点关注,对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我们也要重视,进行资源倾斜,养猪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而采取综合的防控策略是确保产业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的关键一环。非洲猪瘟的暴发已经 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猪肺炎支原体的威胁也不可忽视。两者共同作用会导致猪群更为脆弱,因此对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可以有效提高养殖 业的整体抗病能力。维护猪群的健康状态不仅有助于降低药物成本,减轻防控压力,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因此,不仅要应对眼前的非洲猪瘟危机,更需着眼于长远,通过综合性的防控措施,确保养猪业能够在多重威胁中稳健发展。
2.免疫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主要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并不能防止猪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定植;也发现灭活疫苗几乎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主要在国内市场流通,国外没有市场化销售。活疫苗免疫后能够快速刺激机体产生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而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会相对延迟。根据免疫方式和佐剂的不同,个别活苗能够起到很好的占位效应。粘膜免疫和占位效应在猪肺炎支原体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粘膜产生特异性抗体配合占位效应可以抑制猪肺炎支原体的对猪纤毛的黏附,而降低猪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因此根据情况发病猪场建议选择活疫苗免疫。
3.药物
中药能够克服用药后药效达不到靶器官以及药物耐药性的问题,通过改变猪体内环境,整体上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定居在肺脏纤毛的支原体病原,对该病的防治以及净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国内外有大量实验证明,中药在治疗猪肺炎支原体上有独特优势,李国旺等研究证明中药方剂对支原体肺炎的治愈率和总显效率分别为73%和87%,高于西药制剂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的治愈率和总显效率。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表明温呼平低、中、高剂量对单独感染支原体肺炎猪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高剂量组治愈率为60%,有效率为80%。
因此对于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建议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 发病后大群猪用温呼平2kg+支原泰科250g拌料1吨,连用饲喂10-14天,临床症状严重的猪肌注惠呼平等药物对症治疗。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