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的种类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者饲料中的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农田里、在收获时、在储存或加工过程中生长产生的、有毒的二次代谢产物。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A)、呕吐毒素(DON)、T-2毒素(T-2)、黄曲霉毒素(AFB1)和伏马毒素(FUM)等6种,且霉菌毒素往往几种同时存在。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普遍性、对猪组织器官损害的广泛性、霉菌毒素中毒的隐蔽性、微量性、多种毒素的同时共存性,使饲料霉菌毒素成为许多传染病、非传染病发生的“推波助澜者”,猪场利润的“隐性杀手”。
(1)大猪:一般病程较长,病初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可视粘膜黄染或苍白,体表皮肤充血,腹下、四肢皮肤出现红斑。后期拒食,下痢,消瘦,生长缓慢。怀孕母猪常引起流产。
(2)患猪仔猪:出现后八字腿、外阴红肿,中大猪食欲不振,被毛粗乱,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股沟淋巴结发黑肿大。灰色粪便,抗生素无效。
(3)种猪:空怀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阴户、阴道水肿,严重时阴道脱出,乳房肿大(赭曲霉毒素破坏肾脏,影响排泄),早产、死胎、流产和弱仔等(玉米赤霉烯酮影响机体分泌孕酮,造成流产;烟曲霉毒素影响猪肺脏功能,影响血氧供应而流产;黄曲霉毒素B1引起胚胎死亡)。胎衣有白点(霉菌斑)。母猪便秘,造成难产。
(4)后备母猪:虽然皮红毛亮,但是不发情,未配种发情流脓(大量的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导致卵巢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