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PEDV病毒为什么会变异?仅靠PEDV疫苗免疫行吗?

曲博士猪群健康管理 2025-02-28

阅读()

有些病毒会在不断地竞争宿主环境过程中不断变异,PEDV病毒也是如此。据调查,2024年冬天至2025年春天,PEDV导致猪场腹泻的案例逐渐增多,维特康(Vetcome)实验室测序结果表明:PEDV变异毒株G2c的流行率达到70%以上。

有些病毒会在不断地竞争宿主环境过程中不断变异,PEDV病毒也是如此。据调查,2024年冬天至2025年春天,PEDV导致猪场腹泻的案例逐渐增多,维特康(Vetcome)实验室测序结果表明:PEDV变异毒株G2c的流行率达到70%以上。

 

PEDV暴发,若控制措施不当,会导致短期内断奶仔猪数迅速下降。PEDV变异毒株流行,当前的PEDV疫苗免疫还有效吗?PEDV病毒为什么会变异呢?返饲或免疫的策略还有效吗?该如何评估返饲和免疫效果呢?

 

生猪

 

01 PEDV毒株变异与流行

 

上世纪70年代,第1例PED在英国被报道,1982年被统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世界上分离的第1个PEDV毒株为CV777。直到1984年,中国才证实PEDV的存在。1984年至2010年初,PEDV相关流行以散发为主。2010年左右,PEDV在中国发生第1次变异,彼时中国南方发生大规模PED疫情,高致病性毒株开始流行。2017年前后,新的变异毒株S-INDEL毒株在中国被发现,是一种温和型毒株。

 

根据PEDV S基因的进化分析,PEDV被分为基因型G1和基因型G2。大多数细胞传代培养适应毒株,如:减毒CV777和DR13,以及一些经典毒株,被归类为PEDV G1。

 

2010年以前在中国分离到的PEDV均为G1型,如PEDV毒株JS2008 。目前在中国主要流行的毒株是G2基因群。PEDV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其频繁变异导致各种毒力毒株的出现。目前,G1和G2基因群进一步独立进化,最终形成G1a、G1b、G2a、G2b和G2c等 5个亚群。最近半年来,在田间检测比例较高的G2c毒株,也并非是新出现的毒株,早在2014年,G2c毒株就在德国出现,彼时毒力较轻,并开始在许多欧洲国家传播。研究发现,G2c毒株与美国PEDV变异株OH851同源,属于G1a和G2a之间的S-INDEL重组毒株。在中国,自2021年,临床样品中G2c毒株的测序比例逐年增高。

 

PEDV的基因分型及代表毒株和起源

表1.PEDV的基因分型及代表毒株和起源

(来源:https://doi.org/10.3390/v14112434)

 

02 当前疫苗免疫对变异毒株有效吗?

 

目前,所有基因型的PEDV毒株均在中国地区流行,当前国内上市的PEDV疫苗以 G1(CV777,经典毒株)和PEDV G2a/2b(变异毒株)为主,关于G1和G2基因型疫苗之间或同种基因型不同亚型疫苗之间的交叉保护性的研究报道结论不一致。有研究表明:G1型毒株疫苗(经典毒株)能够给G2型变异毒株提供良好的交叉保护,G2a基因型疫苗能够为G2c毒株提供交叉保护;也有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毒株之间交叉保护性有显著差异。

 

科学研究有各自的发现,但从临床角度看,猪群持续健康才是评估疫苗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况且,当前国内猪场受到病毒性腹泻的影响不只有PEDV,还有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偶发)、丁型冠状病毒(今年似乎显著增多)等,针对病毒性腹泻的免疫预防主要以多种毒株(PEDV-TGEV)混合的联合免疫为主。

 

从近期国内PEDV腹泻发生的临床案例来看,当前“活+灭+灭”的免疫方式对场内PEDV的流行并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场内流行变异毒株,与疫苗毒株的交叉保护性不好;二是目前针对病毒性腹泻的疫苗多为联合疫苗,一针多防,疫苗中PEDV的抗原含量可能不足,或在价格内卷的情况下,PEDV疫苗的抗原含量下降;三是:后备母猪入群前未执行PEDV驯化或驯化效果不佳。针对国内当前流行较多的G2c毒株,尚且没有G2c疫苗上市,若猪场发生PEDV,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依然是“返饲+免疫”,通过返饲可以让基础母猪群快速感染流行毒株,提升基础群免疫力,产生母源抗体,返饲后继续执行疫苗免疫会有效加强母源抗体水平。

 

图2.png

图1.PEDV的传播路径与生物安全风险点

 

03 如何评估返饲或疫苗免疫效果?

 

➤ 利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PEDV抗体

 

研究表明:在血清和初乳样本中,针对S1蛋白的IgA和IgG抗体与中和抗体表现出很高相关性;在猪场执行母猪分娩前6-3周返饲(活毒驯化)和疫苗免疫后,可以诱导母猪在产前3周至产后2周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且分娩当天的初乳和血清中均可以测到高水平中和抗体(可使用IgG抗体替代)。

 

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采集母猪的血清、初乳或者仔猪血清,通过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或初乳中的IgA或IgG抗体来评估PEDV返饲或免疫的效果。通常,不论是返饲还是疫苗免疫,PEDV抗体会在猪群感染或免疫后3周左右达到高峰,但是,当前市场上不同商品化试剂盒检测PEDV抗体的结果差异较大,ELISA检测OD值或S/P值高低与中和保护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需要经过临床案例的验证。

 

博维特技术咨询团队针对此问题做过很多的探索,评估出IgG抗体水平与临床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判断猪群爆发PEDV的风险。

 

➤ 统计分析返饲或免疫后临床腹泻表现

 

猪群是否持续出现因为PEDV感染导致的腹泻或相关临床症状是检验返饲是否有效的临床指标。尤其是猪场通过返饲策略来控制PEDV时,在给予母猪群连续3次PEDV病料返饲后24小时开始,会有猪群陆续表现出不同程度腹泻、呕吐、采食不佳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统计被返饲猪群的临床表现来评估返饲后的有效性,结合PEDV传播的R0值(5.39)与临床案例处置经验,对于PEDV阴性猪群首次感染(返饲)后,至少要有80%以上猪群有临床表现,才能保证全群返饲成功或有效。若母猪群返饲或免疫有效,通常在返饲或免疫后1个月左右,新生仔猪的腹泻基本停止,也能证明返饲或免疫有效。

 

➤ 检测评估返饲后的排毒情况

 

若猪群已经在前期被感染过或多次疫苗免疫,则不一定有很高比例的临床表现,建议在返饲后7天左右,采集被返饲猪群的肛门拭子,尤其是对没有临床表现的猪群进行采样,通过qPCR来检测猪群排毒情况,以此来佐证返饲后的效果。若猪群肛拭子检测阳性比例较高,也能反映返饲的有效性。

 

04 总结

 

尽管PEDV在田间的流行不断变异,但控制病毒性腹泻的核心策略依然是提升母猪群的抗体保护力和减少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并强化猪群环境控制。另外,PEDV的控制也需要重点关注后备母猪的驯化,若后备母猪驯化不合格,仅通过商品化的疫苗免疫,通常难以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评估PEDV抗体水平则需要评估筛选合适的商品化ELISA试剂盒,以确保抗体检测数据能够给临床控制带来指导价值。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