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2021年打赢种业翻身仗,农业农村部圈定这几大作物和畜牧品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1-14

阅读()

1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回应记者提问表示,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打赢种业“翻身仗”,主要考虑抓三件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生物育种作为前沿领域之一,将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1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回应记者提问表示,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打赢种业“翻身仗”,主要考虑抓三件事重点是抓好种子资源库和种业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攻关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抓好龙头企业和营商环境,遴选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使之尽快成为我国种业创新战略力量等。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自国新网)

 

加强种子库建设

 

曾衍德表示,要建设好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三大种质资源库,这是我们搞好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抓好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下一步,要继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高质量打造国家南繁硅谷等种业基地,为农作物育种提供基础保障。

 

今年年初,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前往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调研,了解京西稻等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情况,并查看建设中的新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施工进度。

 

据介绍,现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容量为40万份,目前保存着44万份种质资源,像京西稻、天津小站稻等战略资源长期保存在库。新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2021年可建成使用,设计保存容量150万份,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育种自主创新前端的关键。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物种,为我国种业全链自主创新带来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像我国利用本土种质资源选育了杂交水稻,成效举世瞩目。美国通过引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培育了抗病虫害大豆良种,后来美国大豆生产和出口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另外,奇异果出口大国新西兰,依靠我国猕猴桃种质资源培育良种;生猪生产和出口大国德国,也曾靠我国土猪种质资源选育优良品种。

 

1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将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加快建成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国家作物种质库,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为对象,重点攻克并建设高通量、规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平台,研制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和表型精准鉴定的质量控制体系,发掘携带优异基因资源种质材料等。

 

李国祥还表示,世界上已经有跨国育种企业将我国种质资源中的优异基因发掘的成果申请了专利,将生物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来发掘对育种具有遗传优异的基因科技攻关的“基因大战”已经开启,打种业翻身仗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各类种子库收集的种质资源仍有欠缺,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物种甚至面临灭绝风险。一些种质资源库(圃)由于经费不足,保存、保育、复壮等工作时断时续,特别是尖端科技人才缺乏,我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些工作显得滞后。

 

另有专家建议,国家在资源保藏方面投入巨大,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方面显得步伐滞后、力度不够,可以借鉴图书文献领域“馆际互借”的做法,来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

 

抓好农作物和畜牧良种攻关

 

曾衍德表示,要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攻关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持续抓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具体来说,水稻、小麦方面,就是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保持竞争力。大豆要加快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选育,生猪、奶牛等品种关键性能要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品种选育要实现零的突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目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的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0.1%。总体上,我国种子供应有保障、风险可控。

 

唐仁健表示,我国种业自主创新确实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像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近年虽然一直在推进大豆振兴计划,但仍然存在单产较低的问题,种业攻关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培育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2021年立下“稳大豆”军令状,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国内自给。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四五”期间在加强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方面,将重点培育优质绿色超级稻、优质功能水稻、优质节水小麦、抗赤霉病小麦、耐旱宜机收玉米、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耐除草剂大豆等重大新品种。

 

除了粮食作物种子,我国动物种源也有改善空间。中国农科院王慧华副研究员表示,种源“卡脖子”问题主要还是出在白羽肉鸡、生猪、肉牛等品类上,高端蔬菜也有一定提升空间。

 

遴选一批龙头企业

 

曾衍德表示,要培育主体,重点是要抓好龙头企业和营商环境。遴选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之尽快成为我国种业创新战略力量。同时要积极推进“放管服”,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国种业公司存在“小而散”的问题,企业研发投入受限,具备育繁推一体化能力的企业数量有限。数据显示,在经营规模上,我国农作物种业企业前十强仅占国内市场15.8%的份额;在创新能力上,全国农作物种业企业研发总投入不到德国拜耳的一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种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以隆平高科为例,其主营业务为以现代种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主要从事农作物高科技种子及种苗的研发、繁育、推广及服务。

 

2019年隆平高科实现营业收入31.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7.71%。2019年隆平高科研发投入金额为4.11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3.15%,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2020年12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公告显示,隆平高科及其下属子公司自主培育或与他方共同培育的185个品种获得国家审定通过,其中水稻新品种132个,占所有新获批水稻品种的23%,数量领先。

 

以荃银高科为例,其主要从事优良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服务,以及利用公司优质特色品种带动的订单农业业务。

 

2019年荃银高科实现营收11.54亿元,同比增长26.7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7万元,同比增长38.42%。数据显示,2017-2019年,荃银高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7%、6.88%、4.81%。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