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草地贪夜蛾入侵 ,今年生猪的口粮有保障吗?

农业农村部 2020-03-06

阅读()

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可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草地贪夜蛾确实已经入侵我国。草地贪夜蛾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去年首次入侵我国,主要发生在西南和华南,经全力防控,实际危害面积在240万亩左右,虫害地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专家分析认为,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和华南适宜生存,它成为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据监测,今年草地贪夜蛾基数大,北迁时间要提早,预计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
 
草地贪夜蛾
  
  一号文件点名,农业农村部警示,草地贪夜蛾有多厉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曾提到“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近期,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出警示:草地贪夜蛾,正令我国一半以上的玉米种植区域(约1亿亩左右)面临严重威胁。
  
中央一号文件截图
  中央一号文件截图
  
  农业农村部网站截图
  农业农村部网站截图
  
  对玉米破坏力惊人
  
  草地贪夜蛾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其对玉米的危害程度与玉米的生育期、幼虫龄期、在玉米上的取食部位密切相关,以6龄为害最为严重。
  
  ①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叶片背面和心叶丛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
  
  ②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
  
  ③高龄幼虫还会为害雄穗和果穗。
  
  (注:昆虫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一龄幼虫,第一次蜕皮后的幼虫为二龄幼虫......,发育到最后蜕皮变蛹)
  
苗期
  苗期
  
心叶期
  心叶期
  
穗期
  穗期
  
  由于草地贪夜蛾从玉米的苗期一直到穗期都可为害,且在心叶中和果穗上钻蛀为害,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四处为祸,靠这三板斧
  
  能吃。草地贪夜蛾属于杂食性害虫,尤其偏好禾本科作物,比如玉米、甘蔗、水稻,高粱等,食量惊人,一只成虫一顿就可以吃下接近自身体重的鲜叶。
  
  能飞。草地贪夜蛾成虫飞行能力高,借助气流,一夜能飞100公里,雌虫产卵前可飞500公里,相当于上海跨省到合肥的距离,在季风的加持下,甚至可以乘风远距离跨洲际飞行。
  
  能生。草地贪夜蛾定殖繁衍效率极高,对周围环境有极佳的适应能力,在温度11℃~30℃ 之间均可以正常繁殖,在理想温度(28℃)下,30 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且雌雄虫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每次可产卵100~200粒,一生总产卵量可达1500粒左右。
  
  此外,它还十分抗药。综合来说,成为年度重大病虫害之首当之无愧。
  
  目前草地贪夜蛾“占领”到哪了?
  
  据相关报道,近期华南和西南省份植保部门调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冬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云南和四川冬小麦、广东和广西甘蔗田个别县见虫。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6省(区)113个县(市、区)查见幼虫,当前发生面积近50万亩,累计发生面积60.8万亩,玉米和小麦分别发生58.9万亩和1.9万亩,累计防治面积170.4万亩。
  
  预计发展趋势:从目前虫情看,华南和西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已度过最冷时段,目前虫源地即为周年发生区,春季可为南方省份直接提供有效虫源。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其发育速率将加快,种群数量进入加倍繁殖阶段,且华南和西南大部2月份降水偏多,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有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专家王振营研究员曾指出,2020年春季草地贪夜蛾北迁的种群数量会远远超过2019年从周年繁殖区向迁飞过渡区(长江流域)迁飞的时间将会比2019年提前一代。迁入到该区域的草地贪夜蛾在小麦和春玉米等作物上繁殖一代后,将在5月下旬-6月初向北迁飞到黄淮海和北方春玉米区,而此时正值黄淮海夏玉米苗期、北方春玉米区心叶期,正是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两个重要时期。
  
  虫口夺粮,我们该怎么办?
  
  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可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1.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2.生物防治。以西南、华南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为重点,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充分保护利用夜蛾黑小峰、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3.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