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猪得病让全部工业生产吃药?

经济网 2019-04-26

阅读()

在非洲猪瘟的推动下,猪肉价格先跌后涨,现在已经进入上涨时段。在此背景下,几乎所有券商都发布研究报告,预判猪肉价格的进一步走势。
  在非洲猪瘟的推动下,猪肉价格先跌后涨,现在已经进入上涨时段。在此背景下,几乎所有券商都发布研究报告,预判猪肉价格的进一步走势,情况大致如下:本轮猪价高点将超上一轮,价格高点将在2020年,预计达到25元/千克;2019年4个季度的生猪均价预计为12.5元/千克、15元/千克、17元/千克、18元/千克,年内最高点可能接近20元/千克。很自然的联系是:猪肉价格上涨是否将推高中国CPI?据券商分析,如果上述价格成真,今年二季度CPI将升至2.5%—3.0%的区间。
 
  如果CPI真能升至2.5%—3.0%水平,自然会让人提出疑问:货币政策是否因此而走向紧缩?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情况。2008年猪肉价格暴涨,央行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趋向偏紧。当时甚至有一种调侃的说法:中国CPI猪说了算。
 
  猪肉价格上涨是否应当以加息应对?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紧缩货币是否可以抑制人们吃猪肉?理论上说,货币政策是需求政策,而且是总需求政策。首先,紧缩货币的目的是抑制需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试图以紧缩货币的方法应对猪肉价格上涨,那一定要有“紧缩货币导致国人少吃猪肉”的效果,猪肉吃得少了,需求降低了,猪肉价格自然回落。
 
  但是,紧缩货币导致国人少吃猪肉?这个结论未免太荒唐了吧?如果我们大家都认为这很荒唐,那我们就别犯这等“小儿科错误”。
 
  还有一个角度可以说明“因为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而带动CPI上涨过猛,因为CPI上涨过猛而必须紧缩货币”——这个逻辑是错误的,那就是“货币政策是总需求政策”,请注意这个“总”字。什么意思?理论上说,所谓“总需求”政策指的是货币政策关乎经济的方方面面,宽松也好紧缩也罢,都将影响经济全局。所以,因为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而紧缩货币,那相当于“为了抑制猪肉价格而让经济全部陪绑”,如果再结合前面“紧缩货币不可能让国人少吃猪肉”的判断,那如此紧缩货币的结果会是什么?
 
  不能犯“猪得病让全部工业生产吃药”的低级错误。
 
  实际上,物价上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长期以来,我坚决反对“简单将物价上涨(CPI上涨)称做通货膨胀”,因为物价上涨原因很多,绝不单纯是货币因素。
 
  不错,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无论如何是货币问题。但从来都没人说过:物价上涨无论如何都是货币问题。因为“物价上涨无论如何都是货币问题”显然是伪命题,反例比比皆是。这次猪瘟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带动CPI上涨,是供给问题,不是通货问题,只能通过增加供给抑制价格。
 
  同时,我们也想敬告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们,物价问题,尤其是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物价问题,说话悠着点,千万不要危言耸听。而且,对于CPI和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也需要谨言慎行。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