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贺东生教授:差异化发展,或是解除猪业内卷和危机的最好出路

猪好多网 2024-01-11

阅读()

在低迷与煎熬中坚守过2023之后,2024年的生猪行情短期内依旧看不到利好可以支撑。不仅如此,随着超大规模猪场越来越多,其背后又带来一系列

在低迷与煎熬中坚守过2023之后,2024年的生猪行情短期内依旧看不到“利好”可以支撑。

 

不仅如此,随着超大规模猪场越来越多,其背后又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土地的压力、环保的压力、中小猪场生存的压力等等。同时猪肉品质难以升级、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猪企高负债运行,行情长期低迷等仍是生猪产业发展之困。养猪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迫在眉睫,但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到底该如何破局?

 

在“2023第九届中国猪业高峰论坛”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农业部兽药疫苗评审委员会委员、生猪产业体系猪病岗位科学家贺东生在接受猪好多网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就养猪业这些热门话题做出解答,分享看法与观点!

 

猪易网记者静书(左)、贺东生教授(中)、猪好多网记者罗美(右)

 

要想养好猪,非洲猪瘟仍是绕不过的难题

 

猪病是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决定猪场生死存亡。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已经5年,一直都是对猪场危害非常严重的头号猪烈性传染病。而2023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情况与往年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贺东生教授分析称:“今年(2023年)非洲猪瘟疫情和以前比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它的发生面更广,从北到南,不同的区域都有比较多的发生,北方疫情持续发酵。第二就是更为复杂,多毒株并存、重组毒为主的情况比以往都更加严峻,这加大了这一轮非瘟疫情诊断、防控和清除的难度!”

 

此外,到目前来讲,非洲猪瘟病毒还在不断的变异,贺东生教授直言短期内清除非瘟病毒不太现实,这就要求猪场生物安全的警惕性不能放松,要想养好猪,非瘟仍是绕不过去的难题,“防非”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猪场的重要工作!

 

然而除了非洲猪瘟,在近几年猪场面临的疾病威胁中,蓝耳病和腹泻对猪场的危害程度也在不断上升。

 

贺东生教授强调:“未来我们不但要注意常规的Ⅱ型蓝耳病的防控,还要注意Ⅰ型 (欧洲型蓝耳病)蓝耳病的防控。而在一些高度集约化的猪场里,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比例和危害也特别突出,这几种疾病需要养猪人特别关注,减少对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面对当前很多猪场在智能化、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巨资”投入,贺东生教授认为,投入多少并不能决定防控成果,防非是一个系统工程,资金的投入、设备的更新、制度的设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等等都要做到位才能确保“防非”效果,这主要取决于每个猪场的执行情况!

 

 

动态平衡、机制互补或是未来养猪业的合理格局

 

近两年业内关于养殖规模的讨论从未间断,我国规模猪场、家庭农场、小散户这三种养殖主体的市场占比到底怎样才算科学也暂无定论。

 

对此,贺东生教授表示,规模化养殖如果做好疾病的防控,那么其效益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外规模化养殖在保障民生,确保“菜篮子”供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相对于家庭农场和散户养殖,规模养殖更有利于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然而,事物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当规模化的程度很高的时候,其弊端也会出现。从当前的很多猪企案例中不难发现,快速扩张造成养殖规模急速扩大之后,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债和负担,并且高昂的管理费会拖慢企业的发展节奏,大大增加猪企的造肉成本,让其优势变成劣势。

 

另一方面,客观来讲,生猪市场的盘子是固定的,每年7亿头生猪的出栏量已经是天花板,在此情况下,规模猪场的快速发展就会挤占了大量的中小猪场、家庭农场及小散户的生存空间。对此。贺东生教授认为,无论是大型猪企、规模猪场还是家庭农场,在模式上都各有千秋,未来这几种模式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整体互补的机制才是最佳的状态。即规模猪场、家庭农场、小散户等有一个科学的比例,各有侧重。

 

大型养殖集团要加大育种人才的培养和资金的投入,建立育种研究院或研究团队,培育出优良的种猪品种,中小养殖场和家庭农场,要结合市场消费需求和企业自身特点,重点提升养猪技术水平,做好差异化养猪,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避免行业内卷现象的发生,这样对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是最为利好的。

 

差异化发展是破除猪业内卷的最好出路

 

行情的阴霾已经在生猪行业持续了一年时间,而行情的低迷归根结底是产能的过剩,也就是“猪肉过多”。但是猪肉消费市场却又面临着“猪肉过多,但好猪肉稀缺的”窘境,并且这样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破解这组矛盾?

 

贺东生教授在采访中表示:“想方设法提升猪肉品质,把单一的成本竞争转变成优质肉的竞争,切换一个赛道,变换一种竞争方式,这样对于养猪人和消费端是双赢的!”

 

数据显示,最近3年我国“土猪肉”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甚至每年呈现2%-3%的增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未来的5-10年时间里,黑猪肉、土猪肉、品质猪肉的市场占比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导向。贺东生教授直言,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严重内卷的当下,这种差异化发展,或许是解除猪业内卷和危机的最好出路。

 

编后语

 

当下我国养猪业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和阵痛期,对规模的追求、对模式的平衡、对疫病的防控、对肉品的要求、对竞争的方向等一切因素的标准制定都还在考量之中,但养猪业未来的基本方向是已经明朗的:重大疾病需净化、规模发展需壮大、家庭农场要扶持、优质猪肉是刚需,猪业发展要平稳。中国的生猪产业发展之路一定是具有自身特色和需要符合中国农业国情的,尽管当下猪业行情山重水复,但是在循序渐进的调整之中,柳暗花明之时已不遥远!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