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供强需弱,豆粕价格却大涨,又被“假信号”糊弄了?

新农观 2023-07-21

阅读()

进入7月份以后,各大农产品价格开始群魔乱舞了。小麦、玉米经历了一番上涨,豆粕也开始持续上行,算算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大涨了。

进入7月份以后,各大农产品价格开始群魔乱舞了。

 

小麦、玉米经历了一番上涨,豆粕也开始持续上行,算算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大涨了。

 

第一次是在年初,豆粕基本延续去年的高位,但从3月份开始,豆粕开始迅速累库。

 

第二次则是在4月份,由于国内大豆通关检疫收紧,使得大豆通关速度减慢,油厂开机率被迫走跌,引发豆粕库存快速消耗。于是,下游提货增加,豆粕逆势上涨。

 

但随着市场适应了通关节奏后,豆粕供给恢复,价格再次走跌。

 

豆粕涨价

 

而这次大涨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从整体供需层面来看,豆粕依然是供强需弱,但就是偏偏在这样的格局下,它又成功上涨了。

 

而这次的上涨主要是受国际大豆的炒作影响。

 

由于我们大豆对外依赖度比较高,每年进口的数量近1亿吨,2020年还超过了1亿吨,所以国际大豆行情的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尤其是豆粕作为进口大豆的主要关联产品,其走势也跟随着国际豆势时涨时落。

 

进入天气炒作高峰期,虽然说大豆的天气炒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对市场的影响却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两年极端天气频繁,在这样的预期下,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不断升级,大豆的炒作也就越来越凶猛。

 

6月份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报告显示,美豆的种植面积仅有8350.5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此前预估的8767.3万英亩,同时也比3月份时预估的8750.5万英亩下降了不少,同时也比去年的实际播种面积8745万英亩下降了约4.5%。

 

正是这一消息使得国际豆价随即上涨,受此影响,7月上旬,国内豆粕突然开始持续性上涨,其中单日涨幅最高就超过了200元/吨。

 

而7月份正值美豆生长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天气炒作的高峰期。受持续干旱的影响,美豆优良率不断走弱,于是豆价水涨船高,一直高位震荡。

 

虽然近期美国部分产区迎来了降雨,大豆的优良率也有所回升,但是依然低于去年同期,所以市场并不敢怠慢,依旧维持着紧张的观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豆粕价格也保持着高位震荡。

 

豆粕

 

但为什么说要警惕这是个“假信号”呢?

 

因为天气炒作是惯例,虽然说今年厄尔尼诺的概率不断增加,但是从往年厄尔尼诺的表现来看,是利于大豆增产的,因此虽然说极端天气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同样不宜过分放大。

 

尤其当前美豆正处于剧烈的天气炒作中,市场更应理性,关注后续大豆的优良率变化再作判断。

 

第二,从国内来看,正值进口大豆到港高峰,供应充足。

 

虽然美豆正在天气中风雨飘摇,但巴西大豆到港正值高峰,根据市场预计,7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或将达到1100万吨,而8月和9月也分别在810万吨和750万吨。

 

也就是说,整个三季度的进口大豆到港量都处于高位,大豆供应十分充足。而从库存变化来看,大豆库存也呈增长的态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猪价难振,消费走弱,支撑下降。

 

受豆粕及玉米近期双双上涨的影响,饲料企业也开始纷纷提价,这对于本就焦头烂额的养猪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日子更加难挨。

 

虽然近期收储开启,但猪价似乎并不买账,依旧徘徊在“6字头”,不断磨底。因此饲料需求不旺,豆粕也就缺乏持续提振的动力。

 

所以这么来看,豆粕的上涨主要还是基于美豆的天气炒作带来的波动影响,以及国内普遍库存低位,对价格的波动就更为敏感,于是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豆粕涨声依旧。

 

但是一旦天气炒作结束,依然要回到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中。短期虽然易涨难跌,但长期来看,是值得谨慎的。尤其是经过多次起落后,市场也应更理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