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玉米可谓是多方助力,涨势再起,再度令市场振奋。
不过,还是那句话,先别高兴太早。
首先,从涨势上来看,虽然玉米涨势确实挺猛的,山东地区调价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但是也要注意到两件事:
一是相比起前一轮,快速冲上1.5元/斤后仍然势头不减,这一轮的上涨就明显要弱很多了,再次冲高是有压力的。
二是上一轮是山东、东北齐上涨,但这回山东涨得猛,但东北却一直在落价。
这说明什么呢?
粮价区域分化,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山东这次不断提价,主要有两个原因支撑:
一个是天气。
没错,今年粮食领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天气,无论是小麦还是即将进入收获期的玉米,天气都成为头号重要影响因素,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
而近日根据气象预报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又迎来了一轮大面积降水过程,其中就涉及东北、华北及黄淮地区。
这将造成山东玉米上量进一步受限,而东北也由于降雨使得粮源入关难度增加,于是山东上量进一步减少,不断刺激价格走高。而东北则相对稳定。
另一个就是受国际玉米行情的影响。
自从俄罗斯宣布停止执行黑海协议以后,引发了国际市场的一番动荡,虽然玉米、小麦也都各有涨停,但是相比去年那种飙升的大行情,是有很大差距的。
所以,我们依然认为,黑海协议的影响已大不如前,并且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正在趋弱。
不过叠加当前玉米正值青黄不接,又上量不佳,这时再加上国际行情的传导,也支撑了玉米的涨势。
不过,显然玉米涨得有点猛了,中储粮近期的动作比较大。
比如,从上周开始,投放数量就开始增加,到这周投放数量更多,这也是一个明显要给玉米降温的信号。
那么,在这波上涨和降温的操作下,玉米又会如何演绎呢?
一个判断是玉米的涨势基本快到顶了。
虽然当前玉米青黄不接,但是调控这张牌已经打出来了,并且市场也很清楚底牌,即除了加大投放,还有定向稻谷拍卖,以及其他进口替代谷物等,都是给玉米降温的速效药。
另一方面,市场消费也难支撑玉米走高。
比如猪价还在磨底,并且何时能扭亏为盈现在市场也越来越模糊,这使得饲料企业采购原料时变得十分谨慎。
而同时玉米的替代压力也比较大,比如小麦近期震荡回调,价格优势明显,且小麦走跌后,对玉米的涨势也有所拖拽。
此外,巴西玉米收获不断推进,意味着其出口也将不断增加。市场预计,八九月份将成为巴西玉米到港的高峰期。这对于国内玉米行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压力。
第二个判断是玉米要大跌也难。
虽然利空重重,但是玉米要大跌也不容易。除了所谓的青黄不接以外,另一个关键性因素仍然是天气。
最近随着降雨增多,玉米的天气炒作开始抬头,或者说这也并不全是炒作,因为比如近期东北地区降雨量持续增长,部分河流甚至已经预警,如果后期低温降雨的天气一直持续,那可能就会对新季玉米的长势产生影响。
而一旦东北产区出现质量分化,势必会掀起玉米市场的风浪。
所以至少在新季玉米稳定收获之前,在天气炒作的持续影响下,玉米也很难大跌。
第三个判断则是今年的玉米博弈小不了。
小麦就是例子,在小麦没收获前,市场就一直传闻着减产的消息,直到麦收时遭遇降雨后,市场平衡被彻底打破。
而当前的玉米市场就犹如收获前的小麦,甚至叠加国际市场等影响还要更复杂。
而玉米又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再叠加种植成本、贸易成本等多方因素重叠影响,今年玉米市场的博弈又将是一场硬仗。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