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年前猪肉价格预计以偏稳为主?为何这么说

新农观 2022-11-29

阅读()

当下大家最关注的主要有两件事:一个是收入,一个是物价。受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家庭在收入方面都感觉到了明显变化,那就是收入下滑了。收入下滑意味着就要缩减开支,消费降级,这时对于价格就更加关注。

当下大家最关注的主要有两件事:一个是收入,一个是物价。

 

受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家庭在收入方面都感觉到了明显变化,那就是收入下滑了。收入下滑意味着就要缩减开支,消费降级,这时对于价格就更加关注。

 

而在日常消费中,农产品作为消费刚需,其价格变化也就更受市场关注。

 

比如,在十一前后,市场猪肉价格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市民反映,十一前猪肉还是十几元一斤,到了十一后发现就涨到二十几了,到了10月中旬就更贵了,排骨价格直接涨到了三四十。不少人感叹,难道“天价猪肉”又要回来了吗?

 

猪肉

 

不光猪肉,今年鸡蛋的涨势也十分明显。

 

可以说从今年全年来看,鸡蛋的价格都高于平均水平,虽然在年中时有一段时期回落,但大部分时间拿货价格都在5元以上徘徊,甚至在旺季时有的地方市场最高零售价突破了7元/斤。

 

然而随着马上进入12月份,以及2023年的春节又比较早,于是也陆续到了市场备货消费的高峰期。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猪价还是蛋价涨势似乎熄火,尤其是猪价进入11月以后更是一路下跌。那么,随着猪价、蛋价的回落,节前猪肉及鸡蛋价格会怎么走呢?能否实现“吃肉自由”和“吃蛋自由”呢?

 

市场猪肉价格的涨跌与生猪价格密切相关,而生猪价格自6月份快速反弹以来就有了明显回暖的趋势,到了10月份更是一飞冲天,所以十一前后市场猪肉价格变化较大就与10月份猪价的大涨有关。

 

10月份,生猪价格快速从24元/公斤的位置上快速拉升,一度涨至28-29元/公斤,使得市场情绪大振,养殖户压栏惜售明显增多。屠企收猪不畅,导致供需偏紧,拉动市场猪肉价格上涨。

 

猪肉价格上涨后,触发了市场消费的抵触心理,毕竟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钱袋子收紧,于是消费迟迟不振,猪价涨势没有硬性支撑。再加上官方调控不断开启,规模猪企开始放量,于是猪价也就涨不动了。

 

到了11月随着各地疫情散发,猪肉消费更成了难题。一面是猪价回落,一面是消费不振,很多养殖户失去信心,开始选择提前出栏,于是供大于求,猪价持续回落。

 

但很多朋友发现,虽然猪价下跌已近1个月,但是市场猪肉价格并没有太明显的回落,部分地区价格稍稍下降,但有的地方几乎没有太大改变。如果说从养殖户到消费端需要一个导致过程,那么随着猪价下跌已一月有余,再加上近日猪价进一步下探,是否意味着猪肉也要下跌了呢?

 

新农观认为,首先猪价虽然回落但进一步大跌的几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当前影响猪价的最重要原因并不是供需,而是疫情。但随着新的管控措施出台,疫情逐渐可控,这对市场消费恢复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猪价从28-29元/公斤的高点回落至当前22-23元/公斤,已是不小的落差了,在生猪养殖成本不断上涨的支撑下,猪价再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有限,接下来更多的可能是震荡调整。

 

此外,虽然消费低迷,不及预期,但是随着疫情逐渐可控,消费回暖的几率依然很大,因此对猪价也有一定支撑。

 

所以,年前猪肉价格预计变动并不会太大,预计以偏稳为主。

 

鸡蛋

 

那么,鸡蛋作为生活消费必需品,又会是什么走势呢?

 

通常来说,11月份是鸡蛋的消费淡季,但是同样是由于疫情原因,也使得鸡蛋的走势变幻莫测。

 

短期来看,同样受消费影响,鸡蛋需求偏弱,不过部分疫情散发的地区囤货意愿增加,鸡蛋消费有一定回暖。另一方面,虽然近期蛋价趋弱,但也是相对趋弱,主流价格仍然在5.4-5.6元/斤震荡,同比去年仍然是涨幅不小。

 

而从整体来看,供给端仍然处于低位,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疫情断断续续,养殖户补栏意愿不高,总体产能恢复较慢。所以蛋价预计难涨难跌,大概率仍将持续震荡。

 

因此,受疫情及收入下滑、价格难大跌的影响,今年的消费增长难及预期,而我们的钱袋子恐怕也压力不小。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