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减少对国外进口猪肉的需求,就要培育满足中国市场“本土化”的种猪,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
“元”为最初,“旦”即一日之始,“元旦”乃一年的第一天。回首2020,纠缠不休的非洲猪瘟,席卷而来的新冠疫情,如期而至的南方水灾,期待已久的饲料禁抗,出乎意料的原料涨价......是挑战,也是机遇。
2020实“鼠”不易,2021“牛”转乾坤!已经过去的黑色2020令您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缓步而来的2021带着哪些您的期待?《农牧前沿》编辑部特邀请行业各领域专家、大咖们回顾他们的2020,展望2021。
家育集团董事长 毛区健丽
2021 关键词:波澜壮阔
“'波澜壮阔”。
回首生猪行业的2020年,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养猪业出现了太多的新知,太多的颠覆,太多的不寻常,同时也有太多的不确定和不完善。面对这些新的认知和改革,作为育种一线的家育表示要始终坚持:深耕养猪,坚持育种。
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的疯狂扩张和复产,生猪行业“严重缺猪”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根本缓解,据最新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猪产能已经恢复90%,足可见其疯狂。
“利好之时趋之若鹜”,生猪行业的红利将养猪业推向了风口,但是风口上的猪,不是想养就能养。家育深谙其中的道理。
2021 打造中国的种猪民族品牌
2020年11月以来,进口冻品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事件频出,“进口肉问题”一度让消费者精神紧张,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中国要减少对国外进口猪肉的需求,就要培育满足中国市场“本土化”的种猪,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把握时机,推动发展,2020年9月17日,家育自有种猪品牌-家育系,在山东青岛发布会上正式启航,意味着我们向“引种-保持-退化-再引种”的反向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对于如何选购优良种猪,家育有着不同的见解,国内的买家习惯按国家来源分成不同的区系并各有所好,但是我们认为区系是一种自我束缚的传统思维,种猪的选择更主要看性能、看品牌,品牌的背后则是技术、是诚信,以及对育种工作的执着。国内对育种的认知应该打破对‘系别’的执着,重新建立一套以企业为基础的对品牌的信任。
2021 探索自主育种路上另辟蹊径
在市场和政策的巨大刺激下,从各行各业跨界而来的养猪企业越来越多,中小型养猪户也跟随养猪大潮,纷纷加大资金投入,抢占市场。但是市场变幻莫测,当明年或者最晚后年生猪行业红利不在,回归正常时,中小养猪户该如何生存?或者被挤出市场,或者会以另一方式续存?结果都是可以预见的。
现代化农业的今天,养猪业早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家育作为育种企业的代表,在2020年非瘟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14000头左右的种猪测定量,如此庞大的测定量在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亮眼的。而育种作为生猪行业最核心、最顶尖的环节,其本身更像是大数据的处理。
有着多年创业与投资经验的家育创始人毛区健丽指出:做育种还需要具备高度的“IT思维”和“0误差”,植入到育种工作中,并会根据育种需求为集团“量身定制”一些更实际的功能,甚至在软件上做一些打通。例如,家育在“开福软件”中融合分子育种功能,导入基因组育种值,提供G-EBV值,使分子育种得以在现场应用,传统育种值与分子育种值关联,提高传统育种的准确性;此外,个性化改良后的“开福软件”能满足传统育种个性化设置需求,根据本场的育种方向,设置特定选育性状、育种指数权重,育种功能更齐备,更符合传统育种需求;还可根据现场的使用需要,定制符合现场使用习惯的配种、分娩、周批次、销售等报表等。经过对“开福软件”的改良使用,家育也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了分子育种值与传统育种值软件内直接关联使用的育种企业。
回顾2020的养猪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质疑并存,尝试与进步并存……而其中很多因素仍将给养猪业带来很深远的影响。就“楼房养猪”而言,毛区健丽表示:对于楼房猪场这个新鲜事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保持理性的原则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我们不能否认其明显的优势,但是也不能过于放大其优势而忽略一些还不太确定的因素。面对转瞬即到的2021,家育将做好了梳理,扎根养猪,将育种作为一场持久战。2021我们“有备而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