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王中┃理解这些,你就不会因大跌恐慌了!

王中 2020-05-26

阅读()

对于养猪人来说,最刺激的可能就是五月份了。东北地区从高位跌到了10元左右,然后再反弹到了近14元。振幅非常大。
  对于养猪人来说,最刺激的可能就是五月份了。这个月非瘟疫情波澜不惊;社会生活正在有序恢复正常;消费也在逐步复苏。这些都是好的背景。但猪价却坐了一次过山车:东北地区从高位跌到了10元左右,然后再反弹到了近14元。振幅非常大。
 

 
  养猪人暴跌的时候心理崩溃,现在又信心满满。是市场不成熟?还是心理不成熟?那些在最低点无奈恐慌性出栏的养殖户,拍断了大腿又有何用?
 
  养猪大企业也很被动。可能大企业的判断会相对理性一些,但市场就是市场,价格出来了,你也只能跟随,无奈。在价格上,你和小微猪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我多次撰文说过,猪价是存在博弈的,主要是养猪人和屠宰企业之间的博弈。
 
  博弈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1、手里的砝码;
 
  2、对对方的判断;
 
  3、心理素质。
 
  显然,在5月份的这轮博弈中,养猪人吃了大亏。而屠宰企业则低价吃进了很多猪,现在可以在高位上出货。市场振幅出现的差价主要还是被屠宰企业拿走了。
 
  后面还会博弈。如何在下一轮博弈中不再吃大亏?有几点是需要切记的。
 
  一、  不被“水数字”干扰
 
  猪价暴跌的时候,大家发现好像猪一下子很多了,再加上各种不知来源和真实性数据的出台,让养猪人摸不清头脑,无法判断,结果是仓皇出栏。
 
  下面有三句话供大家参考:
 
  1、“有关部门”的数据建议不做参考;
 
  2、很多自媒体是药厂、饲料厂用来引流的,数据来源不明,也不用负责;
 
  3、中国根本没有养猪大数据。
 
  简单的说,中国没有完整的养猪大数据,顶多是局部的、残缺的、片面的,不足以构成对后市科学的分析依据。要知道,大数据必须是全面的、海量的,这一点,暂时还没有机构做到。所以,多观察、多了解、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很重要。
 
  前几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农村绿皮书》,预测今年生猪出栏将达到6亿头。我对这个数据不是存疑,是严重质疑。根据当前的消费,6亿头足以导致严重的供大于求,如果春节前猪价不跌破成本线,就是市场用猪价证明了这个数据的问题。
 
  一句话:与其去看不靠谱的数据,不如不看数据。
 
  二、猪肉消费在恢复
 
  从春节后,猪肉的消费是大幅下跌的,这一点从屠宰企业的开工率和屠宰量就可以了解到,这个数据是比较靠谱的。
 
  消费严重下降的原因有三个:
 
  1、新冠疫情导致聚餐几乎归零;
 
  2、猪肉价格高抑制了部分消费;
 
  3、收入下降导致消费能力下降。
 
  但5月份之前消费几乎已经是最低谷了,从五一开始,一切开始向好。随着两会精神的落实,消费一定会有很大的恢复。对这一点,大家要有信心。
 
  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供需平衡。这不仅要看可供上市的猪有多少,更要看能消耗多少,消费者愿意支付什么样的价格?后面,消费将带来较大的支撑。这次的反弹,既有“超跌补偿”的原因,也有消费增长的因素。没有后面这个因素,只会一直跌下去。
 
  三、猪价一定会被干预
 
  逻辑是这样的:
 
  1、想恢复产能,只有猪价(高利润)才能给养猪人动力;
 
  2、为了证明产能迅速恢复了,猪价必须逐步下行。
 
  看起来矛盾吗?不矛盾,这个逻辑构成了底和顶。底就是让养猪人有利可图的价格;顶就是有关部门可以接受的价格,但必须基本成下行的走势,到年底,猪价要能交得了差。如果这样讲,还不明白得话,我也没办法了。
 
  四、春节猪价会很真实
 
  我前面说了,由于为了证明复产工作做得很好,所以,猪价只能是“有序下行”。因为上涨,尤其是大涨,是反向证明。
 
  在平时,各种干预是有效的。
 
  但春节不一样,原因如下:
 
  1、肉价高的时候,春节是真正的刚需;
 
  2、冻肉的特点决定了满足不了春节的猪肉需求;
 
  3、养猪人会默契的挺价,除非被干预和各种消息下破了胆;
 
  4、“小飞”不一定会爆发,但一定会有一部分损失。
 
  所以,春节的猪价一定是相对真实的,可以有所期待。但明年的猪价最好不要判断了,它取决于大企业投资、投产的速度和“小飞”疫情的程度。这两点,变数太大。只能边观察边判断。
 
  五、结语
 
  1、不要被假消息干扰,自己要有分辨力;
 
  2、真正体会“有关部门”的心理;
 
  3、懂得市场变化的规律;
 
  4、尽量了解到基本面。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 猪价 王中 博弈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