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母猪是宝贝,用印钞机来形容毫不为过。如果母猪出现问题被淘汰,很多人是舍不得的。
发现:
最近几个月遇到不少猪场咨询关于母猪产前特别是产后肢体病的案例,一个共性的发现就是真正严重的无可救药的并不多,尚在初期且发现较早的并不少。
是淘汰还是治疗?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原因:
引起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之为外因和内因,其中大部分此类问题的本质诱因源于外因。
比如母猪舍内设备陈旧,地面过于粗糙及潮湿、漏粪地板空隙太宽、猪群打斗等等外在因素的诱导,最容易诱发此病。
关于内因有很多,比如霉菌因素、母猪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太差、饲料本身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及苦寒类中药...........
有趣:
比较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这种初期出现问题的母猪,如果你把其赶到泥土地的运动场,其肢体的问题和疼痛感会舒服很多,表现并不明显,而一旦赶到猪舍或者产房,就有比较明显的肢体疼痛表现。
除了明显的崴伤之外,大部分母猪的底部蹄甲开裂和损伤的情况最为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其放在水泥地面或者产床上其表现更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所在。
如果把其放在泥土地面活动或者给母猪舍地面上加上垫草(垫草要勤更换)其辅助治疗的实效和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分析:
再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分析其引起的诱因和病因是先决环节,只有分析出了引起此问题的原因,才能做好预防及辅助治疗方案,便于持久的解决问题,降低损失。
如果是损伤比较严重,或者打斗、滑倒等原因引起的骨折甚至蹄甲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治疗和调理意义是不大的,但是从预防角度来讲,改进和杜绝这些容易诱导此问题出现的环节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外在因素不是太严重或者没有,那么对于内在的霉菌污染、疾病、饲料营养、脾胃虚弱、长期投抗生素、使用苦寒性较大的药物等环节进行梳理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做的不是怎么去治,而是怎么去防的问题,根据自己分析出的结果,把细节做好,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的几率是习惯性的第一步。
其次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淘汰还是辅助性的尝试治疗。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猪舍的内环境因素一定要考虑,比如给予有福利条件的泥土活动场地便于恢复,或者垫稻草的方式缓解伤口与地面的摩擦,其次可以选用云南白喷雾剂给猪的蹄部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促使其恢复。
另外就是对于内在原因进行梳理,首先就是调理母猪的脾胃功能,其次是停掉长期使用抗生素及苦寒类药物的习惯,再次是给母猪补充锌、B族类维生素,加上契合的护理措施,康复的希望还是挺大的!
特别是老旧猪舍,大家一定要注意地面的粗糙度和湿度,另外就是注意饲喂环节和储存环节的霉变风险。
总之,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我们不妨去学习下如果是我们自己脚部受伤后的护理流程及思路,会获益良多。
思路:
母猪的饲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人、不同的设计思路、不同的使用方法,最终的饲养结果是有大不同的。
这也是很多企业对于母猪料市场眼馋但斩获不多的本质原因所在,母猪料的重要性,特别是后备母猪料和妊娠母猪料的重要性,对于一个猪场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决定性的。
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母猪料只是第一步,能不能把这个适合自己的母猪料用好,用的非常契合自己,也是需要很多积累和服务赋能的,单单靠自己摸索,是需要交学费的。
特别是现在的实际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母猪料?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投入去养好自己的母猪?让自己的母猪更稳定、更健康是当前非常非常重要的基本认知。
试想,如果别人的母猪养的很顺溜,而你的母猪经常出问题,再高的猪价与你有多大关系?除了郁闷还是郁闷吧!
养母猪是需要技术含量的,而这个技术含量不是高大上的营养,更不是所谓的技术理论,而是适合你、契合你的实战经验积累及系统性的流程塑造和优化。
当你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养母猪的方法,筛选出一批适合你当前规模的产品,并形成不断持续优化和完善的习惯,母猪能养不好吗?
猪场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养的是活体动物,都会遇到问题,但是遇到问题特别是重复出现的问题是不正常的,而这些问题又长期的存在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是更不正常的!
故而,解决母猪阶段的各种问题,思路比瞎整更重要,分析问题是先决条件,找出问题的各种内外因素是能力,而如何构建初步的问题解决方案更是能力中的能力,通过这个循序渐进的思路最终积累出属于自己的、契合自己的养猪流程并形成习惯,才是高手中的高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