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粮比跌至过度下跌二级预警的出现,基层养猪户亏损加大,扛价心态逐步增强,伴随着生猪出栏的减少,以及新一轮猪肉收储的来到,持续大跌的猪价终于得到了一定遏制,并且迎来了小幅反弹。
但是市场表现却表里不一,有人欢喜有人忧,高兴之际,部分养猪户压栏挺价心态依旧,希望带动猪价继续上涨,悲观之际,部分猪企出栏加快,主动降价出栏迹象显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猪价到底是真涨还是假涨?为何猪价涨幅扩大的同时,规模猪企却在主动降价出栏呢?难道猪价行情又要变了?
最近段时间,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跌,部分地区生猪收购均价甚至已经破6入5,由于看空后市,生猪出栏加快,猪肉供给充沛,叠加春节过后猪肉消费空挡,多重因素导致猪价下跌加快。截止到2月11日,继国家发改委发布猪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后,宁夏发改委发布了全区猪粮比为4.96:1,进入“过度一级预警区间”的通告,预示着猪价下跌行情进一步恶化。
好在随着猪价下跌引发国家层面的关注,及时出台了临储收购措施,加上养猪户抵触情绪增多,猪价在连跌五天过后迎来止跌反弹,并且伴随着生猪出栏的减少,猪价连涨得到了支撑。根据猪价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4日,国内生猪均价继续走高,外三元平均报价为12.46元/公斤,环比昨日弱势反弹0.04元,猪价上涨进一步扩大。
从市场的涨跌情况来看,猪价上涨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以及西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全线飘红。
明升暗降?猪企为何降价出栏?
猪价一片上涨之际,市场表现却是表里不一,个体散户兴奋不已,挺价压栏信心十足,不少养猪户甚至还有猪价重返7元大关的期望。而规模猪企出栏速度却在明显加快,部分猪企甚至还有主动降价出栏的罕见迹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涨还是假涨?猪企为何降价出栏?
表面来看猪价确实真的涨了,上涨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但是猪价上涨行情却不容乐观,昨天猪价弱势反弹了0.04,今天猪价又反弹了0.04,行情有点涨不动的感觉。而且北方产区涨幅已经逐步收窄,特别是具有国内猪价“风向标”之称的东北产区,猪价已经涨势熄火,迎来了全面企稳的态势。
而根据猪企出栏参考价格来看,猪企上涨区域也在进一步收窄,汉世伟方面,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涨0.2元/斤,温氏方面河北,安徽上涨0.2~0.4元/斤,新希望方面山西,湖北,山东上涨0.2~0.4元/斤,而处在东北的大北农方面,已经出现了主动降价出栏的迹象,黑龙江,吉林,内蒙。辽宁下跌0.2~0.4元/斤,除此以外,西南地区的正邦集团,也下调了0.2元/斤。
猪价行情又要变了?
种种迹象表明,猪价上涨已经步履维艰,下跌风险不断加大,猪企主动降价出栏说明并不看好未来行情,及时出栏只是为了规避风险。一方面,当前猪价上涨缺乏支撑。收储虽然有利,但是收储数量有限,何况当前猪肉收储没有完全展开,猪肉消费疲软不振,白条走货没有好转,市场剩货较多,猪价上涨主要还是养殖户抗价惜售,出栏减少所致。
另一方面,养殖风险还在扩大,猪价下跌之际,生猪养殖成本却在不断走高,根据业内反馈数据显示,由于豆粕,玉米价格的震荡上扬,饲料企业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价格调控,部分饲料价格上调50~300元/吨,这要放在养猪赚钱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当前猪价已经亏损,饲料价格的上涨出现意味着养殖亏损还将扩大,为了规避下跌风险,养殖户只能加快生猪出栏变现。
最重要的是当前猪价行情不利,后期猪价走势也是不容乐观,而且还有继续探底的可能。根据业内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份,全国能把母猪存栏数量为4329万头,相当于正常保养量的105.6%,生猪产能还处在历史高位,加上消费淡季临近,疫情反弹持续,市场猪肉消费的预期不佳,猪肉供给过剩迹象也在逐步凸显。
因此,在消费缺乏支撑,猪肉供给数量过大的一个前提下,猪企趁着猪价反弹之际,加快出栏,甚至主动降价出栏就不难理解了。不出意外的话,随着规模猪企出栏速度的加快,市场生猪供给数量的恢复,猪价上涨趋势也会逐步减弱,不排除还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
所以养殖户也要理性看待猪价上涨,合理安排出栏计划,不要盲目压栏抗价,避免后期恐慌抛售杀跌的出现。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