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苗来源
越南批准的NAVET-ASFVAC非瘟疫苗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处(USDA-ARS)梅岛实验室Douglas P. Gladue等研制的ASFV-G-∆I177L原型疫苗(图1)。
图1 ASFV-G-∆I177L原型疫苗研究相关文章
二、为什么选择I177L进行缺失
相较于参考毒株ASFV-G,ASFV-G-∆I177L原型疫苗在174530和174671之间的112bp核苷酸的缺失(图2),替换为p72mCherryΔI177L序列。
I77L是迟转录基因,预测I177L是免疫调节蛋白,其不是病毒必须的基因,但是缺失会影响病毒生长。因此选择该基因进行了缺失,但临床中标记基因mcherry是否完全缺失还不明确。
图2 ASFV-G-∆I177L原型疫苗构建示意图(Borca et al., 2020)
三、疫苗研发历程
我在之前的文章《勘误-美国和越南合作研制的非瘟疫苗安全性还在评估中》中报道:ASFV-G-∆I177L既持续排毒还水平传播,还能稳定在猪群以弱毒形式稳定传播,还难以早期发现和难以检测,一旦中招很难摆脱。很难想象,这种疫苗为何能快速通过商业化批准使用。
我们先看看越南商用的非瘟疫苗的研发历程,速度不可谓不快,让一种临床还存在很多疑虑的产品快速商品化,会存在很多问题。
再看看我国非瘟疫苗研发,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目前还在持续评估中,是否或者何时投入商用还不得而知。
四、目前我国能繁母猪存栏
目前我国能繁母猪数量相对稳定,2022年1-6月相较2021年同期,因为猪周期影响是有部分减少的(图3),但总数量已经超过2018年非洲猪瘟前的量(2018年能繁母猪存栏的最高点是3885万头)。可见,当前非瘟疫情对我国能繁母猪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也就是说,即使目前没有非瘟疫苗,中国养猪行业在非瘟疫情防控方面也做到了能确保猪粮安全。我们当然期待通过科学严谨的研发评估和临床能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非瘟疫苗,但是对有安全隐患的疫苗切不可操之过急。
图3 2021、2022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万头)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五、展望
非瘟曾对我国养猪业造成致命打击,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我国养猪人,成功在临床中实践了非瘟强毒检测清除策略,有效地控制住了非瘟强毒。
但各种非法非瘟疫苗已经给我国养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留下了很多隐患,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一种不安全的非瘟疫苗。(编写者:陈芳洲博士 审阅者:刘爱民博士liuxx063@um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