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需求增加带来短暂上涨,生猪产能惯性增加,猪价或将再次下跌

新华社 2021-11-10

阅读()

6月底猪价跌至13 76元 公斤后触底反弹,7月第4周反弹至15 93元 公斤后再次持续回落,10月第1周生猪和猪肉价格分别降至11 54元 公斤和21 05元 公斤的低位后开始反弹,10月第3周涨至13 40元 公斤,猪肉价格回升至22 58元 公斤,同比分别下跌57 7%和55 3%。

专家:需求量增加带来短暂上涨

 

从统计数据看,6月底和10月初,生猪和猪肉价格确有触底反弹且回升幅度较大。

 

6月底猪价跌至13.76元/公斤后触底反弹,7月第4周反弹至15.93元/公斤后再次持续回落,10月第1周生猪和猪肉价格分别降至11.54元/公斤和21.05元/公斤的低位后开始反弹,10月第3周涨至13.40元/公斤,猪肉价格回升至22.58元/公斤,同比分别下跌57.7%和55.3%。

 

猪价上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猪价跌至低位后市场具有反弹需求。国庆后猪价跌至低位,部分地区跌至10元/公斤以下,在市场机制下猪价具有一定的反弹需求。

 

二是冻猪肉收储提振。10月10日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肉,同时多地也开始地方冻猪肉收储,对市场心理预期和猪价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

 

三是猪价较低刺激消费回暖。北方猪肉消费增加明显,南方四川、湖北等地灌腊肠现象增多,市场大肥猪需求旺盛带动大猪价格高于标猪。9月底大猪存栏已经明显下降,导致大猪供应有限,大猪价格高于标猪1元/公斤上下,主要原因是腊肉制作提升了大猪的需求。

 

四是猪价回暖再次带动养殖户压栏。受猪价加快上涨影响,养殖端看涨后期惜售情绪浓厚,生猪出栏积极性下降,导致短时间内市场供应收紧。

 

朱增勇认为,两次猪价反弹共同点分别是猪价超跌、冻猪肉收储提振以及短期消费支撑和提振,不同点是国庆后消费提振空间高于6月底、大猪存栏比重明显下降,因此第二次猪价反弹速度和时间均高于上次,后期消费的短期变动将影响反弹时间和空间。

 

价格或将再次下跌,做好生产管理应对

 

实际上,目前国内生猪生产还处在惯性增加阶段。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个月新生仔猪数量都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这些仔猪育肥6个月之后就可以出栏上市,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会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

 

生猪生产

 

生猪产能惯性增加,四季度生猪出栏量预计创全年最高水平。

 

分地域来看,北方地区母猪淘汰力度高于南方地区,东北地区淘汰力度较大,同时中小、散户高于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养殖企业上半年仍处于产能释放阶段,在产能调减速度和规模上要小于散户和小型养殖户。

 

一般情况下,亏损3个月以上后母猪淘汰力度会加大,预计四季度母猪淘汰率会增大,母猪存栏量仍有再降空间。

 

因此,朱增勇判断,经历短暂上涨之后,到11月中旬后,猪肉价格还将出现一轮下跌。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