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黄瑞华:要理性!务必做好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行动准备

猪兜 2020-01-14

阅读()

眼下,生猪复养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上至政府、下至养猪企业以及消费者,都盼望着生猪产业尽快恢复产能。
  眼下,生猪复养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上至政府、下至养猪企业以及消费者,都盼望着生猪产业尽快恢复产能。近几个月,猪价和猪肉价格飞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金猪"的价值,咱们养猪人也切身感受到了养好猪的喜悦。
  
  然而,提到复养,大家是又爱又怕,这怕的自然是复养失败。那么,为了保证复养和扩产成功,我们应该在复养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政策背景和市场行情双双利好的情况下,不宜盲目乐观,在复养前要做好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行动准备。"2020年1月12日晚,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所长、淮安研究院院长,江苏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瑞华教授,在2020年"伊科拜克·猪兜讲坛"第1期(总第40期)节目中如是说。他鼓励养猪人积极响应双重利好,同时提醒大家务必做好充分准备。
  
非洲猪瘟形势下生猪成功复养方略
  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做客"伊科拜克·猪兜讲坛",分享:非洲猪瘟形势下生猪成功复养方略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猪?是否应该趁势复养或扩栏?
  
  在非洲猪瘟到来之前,我国年生猪出栏量接近7亿头。时至今日,猪无疑是少了。
  
  在理性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情况、生猪屠宰体重、屠宰率等情况后,黄瑞华表示,或许5亿头已经足够了。他在直播节目中提醒养猪企业不要盲目扩大养殖规模。
  
  提到非洲猪瘟对我国地方猪种的影响,黄瑞华坦言,地方猪种绝大多数处于被保种状态,由于群体规模、硬件环境、技术力量普遍低于外种猪企业,所以压力更大。"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哪一个地方猪种能够抵抗非洲猪瘟病毒。"黄瑞华透露。
  
  自身能力储备是复养成功必备前提
  
  面对非洲猪瘟的威胁,身处养猪行业的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在黄瑞华看来,猪场复养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外周环境是否太平;猪场的内部环境是否已控;猪源安全能否把控:一是猪源从哪里来,二是猪源怎么来;在没有非洲猪瘟疫苗的情况下猪场能否生存下去;技术储备能否到位等等。其中,自身能力储备是复养成功的必备前提。
  
  "非洲猪瘟疫苗何时问世,还是未知数。"黄瑞华建议,养猪人不要过分依赖外来因素,多从自身下工夫,理性夯实必备基础,提升养猪能力。
  
  在和观众交流时,黄瑞华再次强调,疫苗免疫是猪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以安全生产为前提获得最大效益
  
  事实上,自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以来,行业上下在防非、抗非的过程中不断试错,也不断地积累经验,从理念到技术都在不断飞跃。面对高猪价,以及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动,猪企和养殖户跃跃欲试,想要复养扩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要做好行动准备:努力践行综合策略,高效养殖保效益。"黄瑞华指出。
  
  在他看来,以安全生产为前提的效益追求是养猪人的初心,"养猪人都变成猪病防控专家是很可悲的、背离初心的事情,养猪人应该努力变成猪场经营与管理的高手、提高效率与效益的高手"。
  
  在行动上,要抓住关键点,从控制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入手,但要注意杜绝以消毒代替一切。"生物安全是根本,忌流于形式,关键在‘做实’,但不能片面用‘消毒’代替"。
  
黄瑞华教授指出,如何保障生物安全各项制度的执行效果需要关注
  黄瑞华教授指出,如何保障生物安全各项制度的执行效果需要关注
  
  "猪只的精细化呵护怎么都不过分。"黄瑞华总结道。
  
  在观众互动环节,黄瑞华多次表示,复养成功与否,与猪场规模不一定成正相关,关键在于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否做到位了,是否做细、"做实"了。
  
在观众互动环节,黄瑞华教授耐心答疑解惑
  在观众互动环节,黄瑞华教授耐心答疑解惑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