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思考:非瘟后从业者的何去何从?

途人 2019-06-24

阅读()

非瘟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已经够多,如今我们应该让吐槽诉苦的生活成为过去,去思考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而不是迷失在过去痛苦之中。
  英国有一句谚语:“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如今你是否会是这艘盲目航行的船?然而,即使我们迷路前行,但不应该迷失方向。
  
  非瘟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已经够多,如今我们应该让吐槽诉苦的生活成为过去,去思考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而不是迷失在过去痛苦之中。
  
   一 行业的变革大势已成,但怎么变,不少人还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先看一看国外的情况,再来对标一下国内的发展:
  
 猪好多
  
  国际上非瘟后产业一体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一方面有助于非瘟疫情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生猪产业的综合水平提升。
  
  其实国内的情况也差不多,当下市场大集团的动向也有所变化……
  
  除温氏、牧原外的二线生猪养殖资本企业都在开始布局猪场,这抄底除了赌的成份以外当然也包括对未来发展的一种信心所在,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饲料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已明显提速。这算是不得不走的道路,也是为数不多的可行道路之一。
 
  显然,资本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生猪养殖已经不是一个门槛低的行业,所以会有大部分猪农不得不都会退出历史舞台。此外,寄生于生猪产业的企业其焦点也在变化:
  
  养殖企业:规模结构集中化,两极分化 :大集团公司+家族农场(500母猪头规模以下),而且大集团公司的比重会变得越来重。
  
  饲料企业:由于集团外市场容量急剧减少,纯饲料生产销售企业不得不向下游生猪养殖行业延伸。
  
  疫苗、兽药企业:过去很多的经营方式是重渠道销售而轻集团大客户,未来这部分企业会十分的难过,生存才是未来最大的问题。猪行业市场百花齐放,天下同济的好日子已经过去,对于大集团客户而言,企业的产品服务实力未来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要把握趋势、调整方向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 按年产7亿头生猪计算:一年5500万吨肉,接近市场的需求量。假设非瘟的影响2019年下降2500万吨,2020年再下降1000万吨,以后年产量维持在2000万左右。(相关数据为毛毛估)。由于当下市场也无法从其它的行业提供如此多的肉品来替代猪肉,刚需会迫使猪肉从过去的生活必须品向半奢侈品移动(如牛肉),品牌猪肉崛起大有可能。然而当下品牌猪肉面对的问题很多,如:
  
  普通猪肉供给多样化,品牌肉竞争力弱
  
  猪肉短期产品价格弹性低
  
  品牌肉市场需求低(主因还是价格难以接受)
  
  屠宰与冷链运输难以与市场需求匹配
  
  屠宰行业的行政垄断
  
  所以过去品牌猪肉的困难体现为:易生产,难销售。但如果未来猪肉变成接近牛肉一样的半奢侈消费品后,品牌猪肉的价值就可以体现出来,以上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所以随着品牌猪肉的崛起,是否让人看到相应的产业布局机会?
  
  四 随着上市公司,资本集团的进驻,资本必定会延伸到屠宰行业,之后品牌猪肉全产业链正式打通:原料采购、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冷链运输、肉品销售、肉品副加工形成闭环。这一点无论是非瘟的防控,食品安全,产业发展都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故此,作为从业人员,认为猪产业未来的机会大概率出现在以下几方面:
  
  大客户:一对一养殖集团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主要方向
  
  细化渠道经营:产品销售渠道服务于家庭农场,但比重减少
  
  大集团公司产业链的寄生,如:品牌肉加盟,生猪养殖养户化等等
  
   五 作为猪行业从业者,笔者希望读者可以更多思考未来的路在那里,而非死抱过去安逸。变革已是事实,这时候选择往往比努力显得更重要。看清未来,顺势而为才有新的突破。
  
  您的选择又会是什么?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