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堪称完美,执行又到位,为什么最后又中招了?
明明很多超大公司的生物安全体系非常完美,执行的也是100%到位,为什么最后又发生非瘟了呢?
春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潮湿阴冷天气多。在饲养管理不当、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猪场极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特别是细菌性疾病多发。
非洲猪瘟在中国爆发已经超过两年,过度的生物安全和无序的生物安全,压垮了很多养殖从业者的心态。同时没有数据支撑没有评判的过度生物安全,让很多人心里放弃了抵抗开始躺平,甚至开玩笑说现在有些兽医在做生物安全讹诈。
面对口蹄疫、蓝耳、乙脑这些疫苗,养猪人要如何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离不开疫苗,那什么是疫苗呢? 所谓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消毒包括带猪消毒和环境消毒及生产用具、用品的消毒。加强猪舍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由专人负责,认真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建立猪场与外界的防疫隔离带,包括围墙、绿化隔离带、选猪间、出猪台、出入口的消毒设施等,同时猪场内按功能进行分区,即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辅助生产区)。
“转基因+疫苗注射”,能够在3-6年内实现国家层面上的蓝耳病净化?
罗斯林研究所通过数学模型测算,使用转基因+疫苗注射的方法,可以在3-6年内在国家层面完成蓝耳病的净化。
在猪只的生长过程中,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是两类危害最大的毒素。霉菌毒素防控方案已经根深蒂固,但构成细菌致病因子重要因素的细菌毒素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细菌内毒素,已然成为猪场效益的“收割机”。
2021年11月-2022年2月,我国北方猪场非瘟疫情依然严峻,发病猪场一半以上选择清场,只有一半猪场进行拔牙。
热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