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几年过去,随着我国防治非瘟的强力出招,非瘟疫情已基本稳定,尽管多地也时有零星疫情的报道,但是猪市大局已经尘埃落定,国家也放松了猪市管控,大力扶持、鼓励生猪产能恢复,至今年4月,总存栏已恢复至接近2017年的水平。肉价也随声而落,大有直降到底之势。这个当口,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消息发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饲料在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中起作用吗?猪的饲养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这两个问题是5月27日,在虚拟全饲料论坛(VAAFF)上,这是Vincent ter Beek演讲的关键。
非洲猪瘟通常被描述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通常高达 100%。 但是,这种非洲猪瘟进入一个先天阴性猪群之后快速传播的看法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PRRS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家族,是一种小型、包膜、阳性的单链RNA病毒。PRRS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在断奶猪和妊娠猪中,流产、死产、断奶前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大量增加是常见的PRRS临床症状。
2021年2月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与哈兽研两篇“关于非洲猪瘟变异毒株”的重量级文章的相继发布,其中关于非瘟变异毒株感染而导致猪只潜伏期延长,临床表现轻微,感染该类毒株后排毒滴度低、间隙性排毒、难以早期发现等特性的报道,给当下困难重重的养猪业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8年非洲猪瘟入侵中国,给国内的生猪养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国家与行业十分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相继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2019-2020年,防非取得显著成效!
非瘟背景的两个流派:扬翔的“铁桶模式”VS“奇昌模式”,都能防好非
目前非洲猪瘟的疫情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北方部分地区去产能估计在30%~50%;夏季雨季已经来临,两广、江西、福建等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环境又面临艰巨的挑战,没有中招的猪场要保持高度警惕。
警惕!北方疫情尚未结束,“弱毒”流行只是开始,养户需做好防范
疫情的复杂性首先源自毒株的复杂性。目前基因缺失毒株存在多样性,既存在II型,也可能存在I型。临床反馈既使是同一型的毒株因缺失MGF和CD2v的不同区域,毒株的致病力也显著不同。因此,针对“弱毒”的防控,目前缺少可参考的数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患病猪死亡后的特征是多组织广泛性出血肿大,解剖后其中脾脏肿大通常最显著,一般情况可以达到正常脾脏的3-6倍,呈暗红色至黑色,质地变脆易碎,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性梗死。
非洲猪瘟流行现状是野毒、疫苗毒、自然变异毒株共存。这个情况比两年前更复杂。很多阶段都是有一些无症状感染携带者,检测又检测不出来,导致现在的拔牙比较困难,传播途径多,垂直传染也对非瘟的防控带来了很大困难。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