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2018年以来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在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和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联合主办第二届赣粤畜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赵东明研究员在雨季防非与疾控专场做了精彩报告。
非洲猪瘟高发季,防非保猪至关重要!防非三大要点帮助猪场查漏补缺
当前,养猪业进入盈利期,适逢非洲猪瘟高发季,防非保猪至关重要。然而,近期多地均有猪场中招,很多猪场面临拔牙甚至清场。
我们在非洲猪瘟来临之前,很多人对非洲猪瘟了解甚少,可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猪烈性传染病,一些学过兽医传染病的朋友,可能只知道在非洲由这个疾病,这个疾病我国还没有,没有必要学这个疾病,而非洲猪瘟的其他方面几乎是一无所知。
任何疫情爆发之后,猪场兽医都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帮助了解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径,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应对出现的问题。
充分认识养殖环节非洲猪瘟排查的重要意义。强化养殖环节非洲猪瘟排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非洲猪瘟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利于降低运输、屠宰、生产加工等下游环节疫情传播风险。
包裹在脂质载体分子中的mRNA通过内吞作用转移到细胞质中,然后通过内质体逃逸释放mRNA。进入胞浆后,利用细胞翻译机制产生目的抗原。
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对于非洲猪瘟(后面简称“小非”)来说,国内养猪人由18年8月份之前的陌生,变成眼下家喻户晓的危险疾病,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截止到目前为止,市面上仍无有效的疫苗与药物,掌握其发病规律,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仍是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所在。
饲料原料全球化流通,同时饲料又是体量最大的输入猪场的物料,所以饲料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潜在来源之一。了解非洲猪瘟病毒在不同饲料类型中、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存活时间,对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非常必要。
近日猪价好转,国内国外少数养殖场动荡不安。截至7月11日,印度已有40159头猪感染非瘟死亡,1181头猪被扑杀;截至7月19日,欧洲已有超6000头生猪受非瘟感染死亡或被扑杀!同样还是7月11日,东方希望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4人死亡。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规定:未采取哨兵猪监测措施的,扑杀后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42天后未发现新疫情;如引入哨兵猪监测措施的,先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15天后,引入哨兵猪继续饲养15天后检测为阴性。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