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肢蹄病是引起母猪被动淘汰的第二大原因,如何预防?

PSY应用研究院 2025-04-30

阅读()

中国产房仔猪细节管理第一人黄建平先生表示,当今养猪,微利将变成新常态,竞争将更为激烈。提高母猪年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是制胜的关键。而母猪的非正常淘汰,大大了增加猪场的成本,生产成绩大受影响。

中国产房仔猪细节管理第一人黄建平先生表示,当今养猪,微利将变成新常态,竞争将更为激烈。提高母猪年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是制胜的关键。而母猪的非正常淘汰,大大了增加猪场的成本,生产成绩大受影响。

 

在生产中,肢蹄病是引起母猪被动淘汰的第二大原因,占30%左右。因此,重视养好猪,重视种猪肢蹄病的防控非常重要。

 

引起种猪发生肢蹄病的原因很多,比如:品种;后备母猪的选择;生物素、钙磷含量与比例、锌锰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栏舍地面过于粗糙或光滑,护仔栏的摩擦、漏缝地板板条不够光滑等硬件措施;

 

栏舍潮湿、环境温度低等管理因素;打针、转群、采精配种等应激损伤;疾病等等,原因很多。

 

冬天,天气冷,又特别干燥,皮肤也因此变得干燥、粗糙,平时不讲究的男生们都开始用大宝了。由此,小编联想到了上个星期在某猪场见到的母猪蹄甲开裂现象。母猪也处在天气干燥、地面温度低的环境下,那么母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血液循环及血流量不足。当生物素供应降低,母猪代谢出现异常,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就减少,蹄壳变得薄嫩。因此,母猪在秋冬和早春季节容易发生蹄裂。

 

母猪

 

早在2009年底,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林映才就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就提出"裂蹄可以使种猪淘汰率增加20%"。一头存栏母猪因蹄疾及相关营养素缺乏导致非正常淘汰及繁殖性能降低,至少造成每年每头平均损失200元以上。根据资料,美国种猪也有25%-34%的淘汰率源于裂蹄。引起母猪蹄裂的因素有品种、遗传、营养、气候、地面,但生产中主要是管理(地面过于粗糙,蹄子磨损厉害,猪只缺乏运动和足够的阳光照射)和营养(钙磷比例不足、比例不当,生物素、维生素D缺乏或缺硒、锌)两大方面的原因。当长期缺乏或严重缺乏生物素时,因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角质会越来越软,极易磨损,从而导致蹄壳龟裂、蹄横裂或脚垫裂缝。然而猪舍地面粗糙或网状产仔床摩擦使得裂缝增加,在运动和摩擦下,蹄角质的裂口会出血。继而出现裂口感染,为链球副猪等病菌提供,增加母猪淘汰率。往往生物素不足或缺乏是蹄裂发生的诱因,而猪舍地面或网床粗糙摩擦却加重了蹄裂。

 

母猪蹄裂的预防

 

1、改善饲料营养

 

饲喂全价平衡的饲料,确保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和亚油酸的供给量。

 

1).保证钙、磷足够的供给量和适当的比例,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

 

2).满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D的需求量,促进 Ca、P 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发育。

 

3).添加生物素可提高蹄壳硬度、压缩性和抗压强度,改善皮和被毛状况,并减少蹄壳碎裂和蹄垫损害症状。发生蹄裂母猪,用加倍量的生物素拌料饲喂。

 

4).亚油酸对生物素的吸收有一定的帮助,在配制易发生裂蹄的种猪饲料时,建议采用自然干玉米,添加豆油或一定比例的膨化大豆(自然风干的玉米中亚油酸含量丰富,且未受到破坏;膨化大豆和豆油中均含有大量的亚油酸)。

 

2、加强综合管理

 

1)选育抗肢蹄病强的品种。

 

2)水泥地面要要适当光滑,但不能磨得太光,防止打滑,闪伤蹄部,同时不能太粗糙。

 

3)母猪的定位栏,在适当的坡度上平整,防止积水积尿。

 

4)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控制饲料霉变,猪只饮水要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程序化消毒、免疫、保健,尽可能减少母猪的“亚健康”。

 

5)在母猪生产中要尽量减少各种应激,猪场应定期让母猪到户外活动,锻炼肢蹄,接受阳光。

 

6)每年春、冬季节或发现30%的母猪有蹄裂现象,可在怀孕、哺乳母猪饲料中(在使用4%预混料基础上),添加2%生物素100g/t+蛋氨酸锌(有机锌含量≥l5%)300g/t,连用14d。

 

母猪蹄裂的治疗

 

对刚发生蹄裂的母猪,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蹄裂部或溃疡,擦干后,涂以红霉素软膏,每日1次,连用5d。因蹄裂、蹄垫磨损导致继发感染,肢蹄发炎肿胀,可用青霉素、鱼石脂等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地面干燥,尽量避免由于畜舍环境问题诸如猪只蹄子长时间浸泡在尿或污水中等使得母猪蹄裂病情加重,蹄裂恢复困难。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