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春季猪胀气如何科学防控?从科学策略到实用方案的全流程解析

司牧猪业 2025-03-14

阅读()

春季气温多变、湿度升高,猪群易受肠道菌群失调、病原微生物侵袭等因素影响,导致猪胀气高发。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春季气温多变、湿度升高,猪群易受肠道菌群失调、病原微生物侵袭等因素影响,导致猪胀气高发。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春季养殖特点,整合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应急处理三大核心策略,帮助养殖户构建全方位防控体系。  

 

养猪

 

一、猪胀气的危害与流行特点  

 

春季猪胀气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肠道扭转、便秘性胀气为主,发病猪常表现为腹部鼓胀如球、呼吸急促、口鼻流泡沫,死亡率高达3%-26%。值得注意的是,夜间猝死率高,部分猪场因未及时诊断导致全群感染。  

 

二、春季高发的四大诱因与识别要点  

 

1. 饲料与饮水管理不当  

 

霉变饲料(尤其是玉米、豆粕)中的霉菌毒素破坏肠道屏障,诱发魏氏梭菌大量繁殖。  

 

水温过低或水质污染刺激胃肠道痉挛,加剧胀气风险。  

 

2. 病原微生物感染  

 

产气荚膜梭菌:仔猪感染后12小时内可见血痢、腹部皮肤发黑,死亡率达59%。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冬春高发,引发腹泻与肠道气体滞留,需警惕混合感染。  

 

3. 环境应激与运动不足  

 

低温高湿环境导致猪群扎堆、活动减少,肠道蠕动减弱。  

 

限位栏母猪因长期缺乏运动,便秘风险增加。  

 

4. 营养失衡与消化紊乱  

 

粗纤维不足(<5%)或饲料粒度不均(如保育猪饲料筛孔>1.2mm)易引发消化不良。  

 

养猪

 

三、综合防控方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预防措施:构建三道防线  

 

1. 饲料与饮水优化  

 

饲料管理:添加0.2%-0.5%食品级小苏打,中和胃酸、促进排气;使用防霉剂(如丙酸钙),料槽每日清理残渣。  

 

饮水升级:安装恒温饮水器(水温18-22℃),定期检测水质大肠杆菌含量。  

 

2. 环境与生物安全  

 

通风除湿:每日10:00-15:00开启猪舍顶棚通风口,控制湿度<65%。  

 

消毒方案:交替使用2%火碱液(地面)与1:500过氧乙酸(空气熏蒸),重点消毒料槽、饮水器。  

 

3. 药物与营养干预  

 

季节性预防:冬春交替时,每吨饲料添加甲硝唑1-2.5kg+阿莫西林400g+电解多维500g,连用7天。  

 

益生菌补充: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调节肠道菌群。  

 

生猪

 

紧急救治方案:分型处理,快速止损  

 

1.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放气减压:左侧倒数第2-3肋间(与肩关节平行处)插入16号长针头缓慢放气,随后注入10%林可霉素(0.1ml/kg)。  

 

药物组合:肌注头孢噻呋钠(30mg/kg)+维生素B1/C各10ml,每日2次;灌服二甲硅油片(50-75mg/次,3次/日)。  

 

2. 便秘性胀气  

 

物理通便:肛门灌注温肥皂水500ml+植物油100ml,或开塞露3-5支。  

 

中药辅助:灌服大黄末20g+芒硝30g+青皮煎液,促进肠蠕动。  

 

3. 肠扭转/套叠  

 

手术干预:确诊后6小时内实施肠道复位术,术后静脉补液(葡萄糖+维生素B6)防休克。  

 

四、特殊阶段防控要点  

 

仔猪阶段:出生后1小时内强制摄入初乳(≥200ml/头),3日龄起口服甲硝唑混悬液(0.2ml/kg)预防梭菌感染。  

 

妊娠母猪:日粮添加苜蓿草粉(8%-10%)增加粗纤维,每日强制运动1小时。  

 

五、春季管理黄金法则  

 

1. “三查三测”:每日查饲料霉变、查饮水温度、查粪便形态;测舍内温湿度、测水质pH值、测猪群肛温。  

 

2. “青料替代”:用黑麦草、胡萝卜替代10%精料,补充维生素并促进肠道蠕动。  

 

温馨提示:猪胀气的防控需贯穿整个生产链条,建议养殖户建立猪只健康记录,定期送检粪便样本进行病原筛查,实现精准防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