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育肥猪为何会感染慢性回肠炎,怎么防治?

礼蓝动保 2022-04-09

阅读()

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生长育肥猪慢性消耗性疾病。胞内劳森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猪场,在中国,几乎所有养猪地区及所有生产模式的猪场中均有胞内劳森菌的存在。

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生长育肥猪慢性消耗性疾病。胞内劳森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猪场,在中国,几乎所有养猪地区及所有生产模式的猪场中均有内劳森菌的存在(表1)。

 

育肥猪为何会感染慢性回肠炎,怎么防治?

注:FIRSTTEST 试剂盒方法粪便抗原检测

表1. 中国部分地区猪场和猪只回肠炎检测率

 

从临床表现,猪回肠炎分为急性回肠炎、亚急性回肠炎和慢性回肠炎,其中,我国猪场最常见的以慢性型回肠炎为主。慢性型回肠炎感染在6-20周龄猪只最为常见,其临床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病猪只拉稀软粪便,被毛粗乱、从而导致猪群后期均匀度差。

 

育肥猪为何会感染慢性回肠炎,怎么防治?

图1. 慢性回肠炎发病猪只腹泻

 

育肥猪为何会感染慢性回肠炎,怎么防治?

图2. “牛屎样”稀粪

 

育肥猪为何会感染慢性回肠炎,怎么防治?

图3. 灰黄色稀粪

 

育肥猪为何会感染慢性回肠炎,怎么防治?

图4. 黄色稀粪

 

 

正是因为慢性回肠炎的临床表现轻微,不会引起猪只的大量伤亡,所以,该病并没有引起广大养猪从业者的足够重视。众所周知,饲料成本在整个养猪成本占比70%左右,因此,饲料报酬降低会显著影响猪场的效益。而慢性回肠炎是一种严重影响饲料报酬率的疾病,一旦感染,其危害程度极大,主要严重影响育肥猪只的生长速度,造成饲料报酬大大降低,甚至导致饲料的极大浪费。

 

有数据表明(表2),回肠炎可导致料肉比平均上升6.7%-33.3%,日增重下降8.9%-31.1%,平均每头猪的经济损失在5美元左右1。因此,广大养猪人要充分的认识到,正确防控慢性回肠炎,对于改善猪场生产效益有巨大影响。

 

育肥猪为何会感染慢性回肠炎,怎么防治?

表2. 回肠炎对饲料转化率和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在当前非洲猪瘟的大背景下,全进全出,及时出栏,减小非洲猪瘟的的感染风险是我们广大养猪人的共识。而慢性回肠炎不仅会造成猪只日增重降低,延迟出栏天数,还会导致出栏猪群整齐度差,不能全进全出、不能一次性清栏等,这些都是潜在的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

 

育肥治道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礼蓝动保在总结了400 多个规模化猪场的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生长肥育阶段的“育肥治道”用药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猪场慢性回肠炎的问题,具体方案为:每吨饲料中添加80%枝原净100克+15%金霉素2000克,在小猪料中(保育转育肥后的一档料)全程添加,很好地控制了该阶段影响生长育肥猪群的回肠炎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可使料肉比平均改善0.2。这大大提高了生长育肥阶段猪只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非洲猪瘟的感染风险,为猪场提高了效益。

 

参考文献  

 

[1] McOrist, 1997, 猪病学第十版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