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自09年起,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本病发生的病因复杂,猪只发病症状极近相似,又常常呈现交叉混合感染,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治困难,引起仔猪大批死亡,给猪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1、消毒要做到正确、彻底、有效
正确的消毒行为是“一清二洗三消毒”。即是通过对粪尿的清理和污染物的冲洗,把99.9%的有害污物去除之后再进行消毒才是正确的。否则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消毒剂,也不管其渗透力有多强,或者频繁地更换消毒药物,都是错误的、无效的行为。因为除了强碱(氢氧化钠溶液)以外,一般消毒剂,即使接触少量的有机物(如泥垢,尘土或粪便等)也会迅速丧失杀菌力。
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发生后猪只粪便里含毒很高,当仔猪接触到粪便后,极易导致该病的爆发。
又如:仔猪通过吃奶和舔母猪皮肤而摄入了粪便中的大肠杆菌也是仔猪发生腹泻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遇到仔猪腹泻,讲“母仔同治”的原理。
2、保障温度在可控制范围内
对于仔猪腹泻来说,最主要的外界致病因素是寒冷、潮湿、不卫生,低温是最主要的因素。对于一个成功的养猪企业,必须拥有较好的产房及其相配套的保育房,环境温度在18℃~30℃之间并且可以调控。一般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圈舍应避免高温高湿、低温高湿。
3、保证空气新鲜度
通风换气是猪舍空气质量控制的核心。大多数猪场都在使用自然通风,但需要注意的是:窗钩要钩好,避免“风来窗关”;封闭式猪舍的天窗要及时开启;冬季要防止“穿堂风”,四季要防“贼风”等。机械通风最好采取”纵向通风“,这样有利于消除通风死角,减少风机数量。
4、疫苗预防
给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地净化猪场的腹泻性疾病或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预防措施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仔猪腹泻的预防上,一定要确保有效做好猪瘟、口蹄疫、伪狂犬、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预防。
猪瘟、口蹄疫、伪狂犬是基础的基础,其他的疫苗如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红痢等根据本场的情况合理选择就可以了,不必强求。
5、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产后在1周内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原则是从少到多,确保做到“三统一”,即母猪食量、母猪泌乳量与乳猪吮乳量基本一致,这样发生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就很小。
具体的方案为:母猪产后12~24小时内原则上不给料或限料在1千克以内,仅仅提供温热的麸皮盐汤,促进食欲,加快胎衣排除,之后每天定量加料,一般1~2胎新母猪每天加料500克左右,经产母猪600克左右。另外,母猪产后要确保3天内有温水供应,确保母猪胃健康,只有维护好食欲,才能维持基本膘情情况,才能保证下一个生产周期的高产性能。
6、科学用药控制腹泻
从本质上讲,仔猪腹泻也是动物应付肠道感染及其他肠道应激因子的刺激而做出的适应性应答反应。从机体本身来说,是为了排除致病因子及其毒素,是一种潜意识下的本能反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腹泻对机体是有利的。当然,重度剧烈腹泻会导致机体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平衡被破坏,对猪只生理机能会造成极大损害,以致猪只衰竭死亡。
当仔猪已经发生腹泻的情况下,考虑药物的及时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乳酸菌素是用纯牛奶接种乳酸菌经深度发酵后的代谢产物的混合物。乳酸菌素能够在肠道形成保护膜,阻止病原菌的侵袭,选择性杀死肠道致病菌,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刺激肠道分泌抗体,提高肠道的免疫力。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