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玉米收获上市以来,市场的目光普遍集中在了东北市场。这也难怪,因为东北是玉米的头号产区,卖压也最大,也最容易形成价格洼地,甚至是拖拽玉米行情。
春节过后,本应迎来传统淡季的生猪市场,却出现了"淡季不淡"的局面。生猪价格在经历1月的下跌后,自2月起逐步回升,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原因。
玉米终于还是撑不住了。近日,玉米市场再次出现了山东、东北齐跌的局面,总体是山东跌得猛,又开始再次一天多次下跌的情景,而东北虽然跌幅没那么大,但是最近两天也是持续阴跌,港口也在走弱,并且有直属库出现了停收的现象。
经历一年有余的寒冬,生猪养殖行业似乎已见曙光。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指出,以全国猪肉产量5500万吨为基准,设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左右,并以2023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基数确定各省份的正常保有量。
市场为啥不敢小看豆粕呢?这得先来复盘一下去年的豆粕行情。去年的豆粕,可以说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我们都知道,去年的整体大环境和今年一样,都是4个字:供强需弱。
三月渐入尾声,产区东北以及华北等地,基层余粮售粮进度加快,余粮逐步减少,尤其是,东北地区,基层余粮仅剩2成左右,而华北以及黄淮地区,余粮在3~4成。玉米售粮压力逐步减轻,东北地趴粮购销基本结束,但是,玉米市场却“跌不停”……
在寒冷的冬季,饲养在水泥地面上的猪,有5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蹄裂,尤其是种猪更为严重。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入秋之后到第二年四月之前这段时间有些猪陆续出现蹄裂。
3月中旬天气转暖之后抓仔猪、上二育,甚至上母猪的情况都有所增多。特别是仔猪价格,这两天出现明显上涨,30斤仔猪北方规模场报价已经达到650元,个别高质量达到680元一头。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养猪方案也成为引领养猪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建在楼房里的养猪场。在湖北鄂州就有两栋养猪大楼高达26层。智慧养猪如何赋能生猪养殖产业加速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