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场管理 > 内容

提高成活率=赚钱!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互联网 2024-02-06

阅读()

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饲养的效益。仔猪断奶前后死亡历来是养猪业中的一大损失。

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饲养的效益。仔猪断奶前后死亡历来是养猪业中的一大损失。

 

仔猪

 

仔猪存活率低的原因分析:

 

出生体重:有资料显示,仔猪出生重不足1公斤,死亡率在36%以上,而出生重超过2公斤的,死亡率几乎为0。这说明仔猪出生重越大,死亡率将明显下降。仔猪出生重不仅对成活率有影响,而且也会对其后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仔猪出生重越大,成活率就越高,生长速度也就越快。

 

冻死、压死或踩死、饿死、咬死:仔猪出生后由于被毛稀少,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如果保温不好就容易被冻死;母猪母性差或患病时易暴躁,加上仔猪活动能力弱,就会被踩死或压死;母猪不愿哺乳、少奶或无奶,仔猪吃不到足够的奶,就会被饿死;当环境条件差或寄养不当,母猪会咬子导致仔猪死亡。

 

未吃上初乳或母乳不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免疫球蛋白,可促使仔猪产生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如果仔猪出生后未及时吃到初乳或每天不能吃到足够的母乳就会易患病或被饿死。

 

病死:仔猪出生后缺乏先天性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在10日龄后才开始产生抗体而出现保护力,因此易患病。常见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先天性震颤等。

 

应激反应:仔猪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环境卫生条件差、工作人员粗暴等,会出现咬尾或咬耳的恶癖,从而造成感染,甚至死亡;仔猪断奶后,环境、饲料等发生变化,都能引起仔猪应激,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仔猪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仔猪出生重:提高仔猪出生重,关键在于搞好怀孕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调控好怀孕中后期母猪的营养,即怀孕中期应保持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后期应提高营养水平及饲喂量,让母猪吃得好,而不能过饱。

 

搞好仔猪的护理:仔猪出生后,应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保证每只仔猪都能吃到、吃足初乳,尤其是较为弱小的仔猪要优先安排到前面几对乳头吃奶;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选择母性好的母猪作为寄养母猪,寄养可选择在晚上进行,最好先用寄养母猪的乳汁涂擦仔猪,以利于寄养;仔猪出生后,还应做好剪齿、剪尾工作,补充铁、硒,并及早训练开食补料。

 

控制舍内温度:仔猪在断奶和转群等受到应激时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须强化保温,开启保温灯,垫上保温垫、木板等,使栏舍温度相对断奶前提高3℃以上,达到28℃。

 

有些养猪场以为仔猪大了,不需要保温了,以人对温度的感知来确定仔猪环境的温度,这是不正确的。如果晚上去巡栏就会发现,断奶仔猪全部挤在一堆,猪压着猪睡觉,尤其是断奶后的第一周,这样几天下来,仔猪必然发病。仔猪刚转入保育舍时,需要进行定位调教,防止仔猪乱拉粪尿,导致保育舍潮湿和空气质量差。

 

尽量少量多餐:仔猪在产房时,1小时左右吃一次奶,习惯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一般猪场仔猪断奶后,采用一天4餐的饲喂方式,此时仔猪的肠绒毛变短,饲料消化能力下降,极易出现消化吸收不良腹泻,或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圆环病毒等,出现关节肿胀、毛松、苍白、消瘦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此应采用少量多餐饲喂方式,从早上起床,到晚上10点,每2个小时喂一次饲料,每次喂八成饱,并在饲料中添加促进消化吸收的微生态制剂。此种饲喂方式可使仔猪与之前相比吃的饲料更多,也不会拉稀,仔猪的生长速度更快,转入育肥猪舍前10天,慢慢减少饲喂餐数,调整为每天饲喂2~3餐。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