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时事 > 内容

人造肉能替代猪肉消费吗?人造肉如何搬上餐桌

养猪知识大课堂 2022-11-25

阅读()

猪、牛等动物身上获取肌肉组织,从中分离出具有干性的细胞。将细胞放入反应器中,然后添加支架材料,使细胞附着在支架材料上生长,并以营养液为其生长提供养分。

猪、牛等动物身上获取肌肉组织,从中分离出具有干性的细胞。将细胞放入反应器中,然后添加支架材料,使细胞附着在支架材料上生长,并以营养液为其生长提供养分。

 

仅需3到4周的时间,一块不用附着在动物身上生长的“肉”便独立生长完成,并能够被端上餐桌。

 

在这个过程中,省下了饲养动物需要的漫长周期、巨大的能耗,也规避掉了屠宰动物的残忍和血腥。这便是植物肉之外,“人造肉”的另一大分支——“细胞培养肉”的繁殖过程。

 

人造肉

 

到如今,细胞培养肉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产物。从2013年细胞培养肉被第一次搬上餐桌,到2019年底中国第一家细胞培养肉培养公司成立,再到如今3年过去,中国的细胞培养肉行业经历了从高校萌芽向商业化公司转移的过程,逐渐发展出了多家已具雏形的创业公司。已有周子未来、CellX、Avant Meats和极麋生物4家。

 

第一款细胞培养肉汉堡

第一款细胞培养肉汉堡 图片来源 :TheVerge

 

其中CellX、Avant Meats、周子未来,均已完成A轮融资。在近日,去年创立仅一年的极麋生物,也获得了2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在它们的身后,不乏高瓴创投、真格基金、经纬创投等大的投资机构,也有番茄资本、梅花创投等在消费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知名VC。

 

01 一块细胞培养肉的成长

 

今年6月一天,周子未来用“细胞培养肉”做了四菜一面。

 

一道菜用了西式的做法,将一整块脂肪放入锅中煎炸,整个房间都是油脂的味道。另一道用了传统的中餐烹饪手法,用五花肉做了一道青椒炒肉丝片;还有细胞培养肉为原料的烧烤肉串儿和皮肚面。

 

“肉有一定的韧性,口感上也挺有嚼劲,但跟真正的肉还有一些差别,”周子未来联合创始人兼CEO丁世杰坦率地说。

 

当前细胞培养肉企业大多尝试以植物蛋白或无血清培养基为细胞生长的养料。在脱离动物蛋白后,如何让食用体验更接近养殖肉就成为了大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极麋生物的细胞培养牛肉

极麋生物的细胞培养牛肉 图片来源:极麋生物

 

CellX联合创始人向宁提到,要送上餐桌满足各类烹饪方式也是后端产品开发面临的挑战,包括食品化的加工:“我们的产品目前简单的蒸、炸、炒都没有太大问题,但长时间的煮,我们还没有进行尝试。”

 

事实上,生产出一块小小的细胞培养肉,中间存在的技术难点并不只这些。

 

提取细胞时,便存在一些细胞无法存活的可能性;营养物质浓度太高、太低,都可能导致细胞衰竭或死亡;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到细胞培养的环境中,也可能导致细胞污染,进而失败。在细胞培养肉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关键控制点。

 

不过,技术的难题对细胞培养肉行业而言并非不能解决。影响整个行业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如何将高昂的成本降下去。

 

在国内,当前企业生产一公斤细胞培养肉的成本在8000元至万元之间。在国外,2020年时,荷兰细胞培养肉企业Mosa Meat表示其牛肉产品成本为每公斤180美元(约合人民币1288元);到2021年底,以色列细胞培养肉公司Future Meat称,已经将鸡肉产品成本降到了每磅约7.7美元,相当于每公斤100元左右。无论是出于绿色环保的考虑,还是对行业未来的看好,抑或是不忍传统畜牧业的屠宰,越来越多人的因为不同的原因加入到了这个赛道中。这其中既有环保主义者,也有多个领域的学术类专家。

 

02 如何搬上餐桌

 

随着这一批创业者的聚集,中国细胞培养肉行业的“基石”已经成型了。而行业的下一步,需要探讨的便是如何将细胞培养肉真正的搬上餐桌。

 

这也回到当前细胞培养肉如何降低成本的难题上。

 

当前国内企业生产一公斤细胞培养肉的成本在8000元至万元之间,“培养肉的成本需要降到100-1000元/kg才能上市,全面产业化需要的成本要在100元/kg以内,毕竟目前市面上的猪肉价格为30-40元/kg,约0.03元/g。”丁世杰如是说。

 

目前,细胞培养肉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尚有降低成本的空间,而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在于培养基和放大化上。在培养基上,行业尚需研发更低成本的培养基,目前,周子未来、CellX、极麋生物均在探索无血清培养基技术。

 

以极麋为例,在前期,极麋的培养基成本高达2000元/升。在今年,极麋通过大豆、玉米等低成本食品原料提取天然提取物去代替传统细胞培养基中的关键成分,已经将培养基成本降至100元/升,并在明年冲击20元/升。

 

低成本的关键——血清

低成本的关键——血清 图片来源:CellX

 

我国是全球工业化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在反应器上也有比较完整的国产供应体系。这个会使得行业重塑上下游产业链成本更低,这也可能是未来中国细胞培养肉的成本优势。

 

影响细胞培养肉端上餐桌的另一大因素,则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确定。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首次提到了细胞培养肉和其他人工合成蛋白,是未来食品制造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技术。

 

从业者们乐观预测,国内的监管3年左右会放开,保守估计则为5年。

 

在消费端,端上餐桌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接受。但在消费者层面,对细胞培养肉最大的顾虑在于食品安全层面,食品领域关于“科技与狠活”的讨论也始终没有终止。转基因食品的市场教育便用了数年,而细胞培养肉又要如何去说服消费者呢?

 

细胞培养肉行业从业人均认为,细胞培养肉是一种更安全,更可控的食品。“从取细胞到反应器中培养,整个过程是工业化的,过程透明,也可以随时做品控和质检。”丁世杰说。并且,细胞培养肉的无菌无病毒生产环境,也让细胞培养肉产品更加安全。

 

在推向餐桌的过程中,整个行业都需要联合起来做科普,建立一个透明的渠道,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细胞培养肉,怎样的生产过程,里面有哪些添加物质。而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在当前来看,国内细胞培养肉要真正的推向餐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商业化难题

 

对于未来细胞培养肉的商业化成长路径,国内的创业者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想法。

 

“我们不能直接去跟传统的肉品硬碰硬。”曹哲厚说,“因为也不能一下子做到跟真肉一样的口感,我们需要聪明地去选择产品品类,让它在某种形态下是更优于屠宰肉的。”

 

第一块被搬上餐桌的细胞培养肉被做成了汉堡

第一块被搬上餐桌的细胞培养肉被做成了汉堡 图片来源:网络

 

细胞培养肉行业的技术、研发门槛,决定了创业成本。曹哲厚初步估算,“我们预计前期的研发成本大概在两亿人民币左右,后续放大和大规模生产的厂房的建设,大概可能在五、六亿人民币左右,整体下来可能需要接近七、八个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

 

行业从业者们能够从绿色、环保、节能、动保、粮食储备等多个理性分析的层面,一一列举细胞培养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出自人们感性、信仰上的质疑,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不同,“我们无法、也没必要去改变价值观不同的人,这些质疑不会成为现阶段需要克服的行业问题。”曹哲厚说。

 

可以预见,细胞培养肉走向餐桌、走向大众将会面临的巨大阻力。只是在当前,怎么把走向市场的第一步跨出去,才是整个细胞培养肉行业最为关键的课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