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生物安全 > 内容

猪场该如何评定消毒方案的有效性、科学性与经济性?

海大农牧畜牧版 2025-04-16

阅读()

科学合理的消毒不仅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还能改善生长性能和繁殖指标。尤其是非洲猪瘟疾病流行之后,规模化猪场对生物安全与猪场消杀异常重视,但该如何评定消毒方案的有效性、科学性与经济性呢?

有效的清洁管理与消毒是保障猪群健康、提高生产效益的核心环节之一。

 

科学合理的消毒不仅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还能改善生长性能和繁殖指标。尤其是非洲猪瘟疾病流行之后,规模化猪场对生物安全与猪场消杀异常重视,但该如何评定消毒方案的有效性、科学性与经济性呢?

 

01 消毒的核心目标

 

1 防外源病原入侵

 

阻断人员、车辆、物资等携带的病原进入猪场。

 

2 控内源病原扩散

 

降低猪舍内病原载量,减少猪群感染风险。

 

02 消毒剂选择要点

 

1 按场景选择消毒剂

 

 

2 关键选择标准

 

【有效性】:第三方认证,针对猪场常见病原(如非洲猪瘟病毒、蓝耳病毒等)。 

 

【抗有机物干扰】:猪场环境有机物多,优先选择不受影响的消毒剂(如醛类、过氧化物)。 

 

【作用时间与温度】:低温环境下需延长作用时间,避免消毒失效。 

 

【经济性】:计算稀释后成本(如1:300的高效剂可能比1:100低价剂更划算)。  

 

03 消毒流程四部曲

 

1 物理清除污染物

 

使用高压热水(50-70℃)冲洗,彻底清除粪便、饲料残渣等(清除99%微生物)。 

 

重点区域:排水沟、料槽底部、墙角、通风口。  

 

2 清洁剂去污

 

选择强碱性清洁剂,分解油脂和有机物,增强后续消毒效果。 

 

喷洒后浸泡24小时,彻底冲洗干净。  

 

3 消毒剂喷洒/熏蒸

 

彻底干燥后,喷洒或熏蒸消毒剂,覆盖所有表面(墙壁、地面、设备等)。

 

推荐轮换使用不同机制消毒剂(如醛类与过氧化物交替),避免耐药性。

 

 

4 环境采样检测

 

消毒后,进猪前,需进行环境采样病源检测,如非洲猪瘟、流行性腹泻、支原体、蓝耳等。

 

04 生物安全关键细节

 

1 人员管理

 

进出猪场需洗澡、换衣、消毒手部,设置脚踏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

 

2 工具消毒

 

所有设备使用前后彻底消毒,尤其关注针头、注射器等高风险物品。

 

3 环境检测

 

定期检测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病原,评估消毒效果。  

 

4 死角处理

 

重点清理排水沟、通风系统、墙角等易忽略区域。 

 

05 影响消毒效果的7大因素

 

1 时机

 

预防性消毒(日常)、紧急性消毒(疫情初期)、终末消毒(清场后)。

 

2 剂量

 

按空间体积计算最低有效浓度,避免用量不足。

 

3 覆盖范围

 

确保所有表面(包括设备背面、缝隙)无遗漏。

 

4 温湿度

 

低温需延长作用时间,湿度高可增强部分消毒剂效果。

 

5 有机物残留

 

清洁不彻底会大幅降低消毒剂效能。 

 

6 作用时间

 

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如戊二醛需作用30分钟以上)。  

 

7 执行力度

 

员工培训到位,监督流程落实。  

 

小结

 

消毒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如何做到有效消毒,高效消毒,请牢记以下黄金三法则:

 

清洁优先

 

物理清除比消毒剂更关键,99%微生物靠清洁去。

 

科学选药

 

按场景匹配消毒剂,兼顾有效性、安全性与成本。

 

系统管理

 

从人员、工具到环境,全链条防控病原传播。

 

通过以上步骤,猪场可构建低成本、高效益的生物安全体系,显著降低疾病风险,保障生产效益。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