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我们生活中常食用的一种肉类,猪肉价格的变动牵动着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心。新冠疫情因素导致国内消费疲软,猪价呈现不稳定态势,对于养殖户来说,如何增效降本、提高综合效益至关重要。调理猪群免疫状态,减少猪附红细胞体亚临床感染所带来的隐性损失应该引起养殖户的关注!
1.病原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共患传染病,它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或表面、血浆及骨髓中,造成红细胞变形引起猪发烧、贫血、黄疸等症状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根据病菌的物理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将猪附红细胞体命名为猪支原体柔膜体纲家族成员。(猪病学第10版)
2.国内流行状态
①国内猪群内广泛流行,多数猪场都有或轻或重的感染。
②临床上急性、亚急性发病减少,多以亚临床感染居多。
③条件性致病,且高温季节多发。
④猪场一旦感染很难将之彻底清除。
3.对猪场的危害
①母猪:间歇热、怀孕后期便秘、产后无乳或泌乳力下降、断奶后发情延长等,长期感染可能引起蓝耳、猪瘟抗体离散度增加,引起发病的危险。
②仔猪:3-5日龄会发生特殊腥臭味粘稠、水样腹泻、贫血、黄疸,且母源抗体消亡较快,保育期间猪瘟抗体水平降低。
③损伤红细胞膜引起自体免疫,破坏红细胞免疫系统,导致猪免疫抵抗力下降。
④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导致机体抗体下降较快,使得猪只免疫失败,诱发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等病毒病。
4.传播途径
①猪只争斗、设备摩擦等引起皮肤外伤感染。
②经母猪子宫感染仔猪或由血液污染的精液传播。
③猪只喝了受感染血液污染的水。
④媒介传播:如针头、剪刀、注射器、保定器械或体外寄生虫、昆虫如螨、血虱、蚊蝇等传播。
5.临床诊断
①关注亚临床感染,注意猪群的体表变化及时镜检。表观为贫血、黄疸、皮肤黏膜苍白、黄染,背毛粗乱、毛孔出血、尿液赤黄呈茶色。
②镜检快速有效,直接镜检需采集可疑病猪的血液,加热到38℃后直接快速涂片,在红细胞表面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病原呈单体或环状排列。猪场人工授精所用的显微镜视野内可见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星状或指环状,然后根据红细胞被感染情况做针对性防控。
6.防控
①强化营养免疫:康地一整套营养免疫方案,有助于提高猪场整体效益,减少环境应激、蚊虫叮咬。
②执行兽医日常防疫、治疗规程,减少人为器械传播。
③注意霉菌毒素对免疫系统的二次损伤,加重猪附红细胞体病。
④药物治疗:剂量足(治疗量)且疗程够(10-14天)。可采用中药(含青蒿素)+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强力)。
⑤长期用磺胺类药物预防和治疗需注意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和疾病反弹。
⑥治疗结束后7-10天需再进行镜检确认效果。(作者:贾青龙 技术部)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