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英国口蹄疫扑杀400万头牲畜,直接损失60亿英镑,2016年美国禽流感扑杀1100万只鸡,直接损失5600万美元。
研究发现,细菌每20分钟可以增长1倍,1个细菌1天的繁殖数目可以超过地球上人口数量的总和!疫病的发生就是高密度、大传播,以及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消毒就是防病的第一道防线。
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消毒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的猪场甚至存在过度消毒的情况,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关于消毒的基础知识,让你不用靠兽医,不用靠专家,也能自己做好猪场的消毒管理。
为什么要消毒?
微生物的污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消毒就是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流行过程,阻止动物发生和传播传染病。经实验,冲洗能使墙壁上的粪链球菌减少20%以上,一个很脏的动物舍,经过通风-用水冲洗-用清洁剂冲洗-用消毒药消毒后,可消灭99%的细菌,空舍2周后可消灭其余0.01%的细菌。
所以消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①、防治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②、控制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发病;
③、保证畜牧业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例如非洲猪瘟一旦发生,则猪肉相关产品就不能出口,造成经济损失;
④、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避免人们吃到有害猪肉。
如何消毒?
很多养殖朋友觉得,消毒就是用消毒剂进行喷洒,其实我们日常的清扫和冲洗也是消毒的一种方式,常见的消毒手段主要有下面3种:
①、物理消毒: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例如用铲子铲掉、扫帚清扫、用水清洗、曝晒等,这种消毒方式是效果最好也最便宜省钱的;
②、化学消毒:用化学药品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③、生物热消毒:利用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消灭病原微生物,最常用的粪便污物消毒。
在日常生产中,我们最常会用到的消毒类型就是预防消毒、紧急消毒以及终末消毒:
①、预防: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常规性消毒;
②、紧急:在发生传染病时,对疫源地所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菌;
③、终末:在解除隔离、畜禽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前,为了彻底消灭传染病的病原而进行的最后消毒。
我们一般进行消毒的步骤是先对栏舍进行通风、清扫(粪便、灰尘、羽毛等),再用水和表面活性剂对尿液、痰液、口鼻液等进行冲洗,然后使用消毒剂,最后如果有条件或需要,可以空舍1~2天。
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以下3点:
①、稀释倍数:使用经现场试验证实并对病原微生物的确有效的浓度;
②、用量:消毒剂需完全润湿表面,最低使用量是300ml/㎡;
③、接触时间:所有消毒剂必须保证与病原微生物有充分的接触时间。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消毒效果?
①、消毒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制剂的配方;
②、消毒方法和稀释倍数;
③、是否含有表面活性剂;
④、药物的作用温度(一般温度每升高10度,消毒效果升高1~1.5倍)、作用时间、空气温度;
⑤、水的酸碱度、硬度(凉开水最佳);
⑥、需要杀灭的微生物种类和污染程度;
⑦、消毒界面的光滑度和清洁度;
⑧、消毒制度的执行力度。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