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物安全带来的潜在价值往往会被很多人忽略,所以国内很多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只是形式主义。只有切实享受到做好生物安全带来的经济效益后,中国的养猪人才会将生物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猪场的生物安全,说得通俗一点,其实就像是到保险公司买保险一样,在制定生物安全措施的时候,一定是针对某个猪场中已经有的疾病。如果猪场里没有这种疾病,那就不需要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一旦出现漏洞,集团养殖公司的核心场、扩繁场或者公猪站所遭受的损失要比商品场的损失严重的多。所以,核心场、扩繁场乃至公猪站的生物安全一定要严格对待。
在过去的25年间,中国的猪场一直在不停的建设,有很多的案例表明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在收集到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携带传染病病毒的断奶仔猪在生产后期创造的生产效益要比断奶后携带病毒的仔猪高得多。生物安全需要付出潜在的成本,当然,生物安全控制得好的猪场也会产生更好的效益,笔者基于如何提高效益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生物安全的十个机遇
1.1 决策者的认知
生物安全措施开始实施的第一步,是要从企业/猪场的决策者开始。以美国一个6000头母猪的猪场为例,仅购买高压清洗设备就要花费60万~70万美元,但是这样的设备对生物安全管理来说也是必须的,所以决策者需要开拓视野,端正自己对于生物安全的认知。
1.2 生物安全的工具
要达到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合适的工具、猪场设计与建造以及猪群的转运通道都很重要。合适的工具,比如高压冲洗枪、消毒剂、运输猪的非木地板的卡车等都很重要。高压清洗设备,运用高压、热水清洗后,生物安全可以更好的保障,虽然80度的热水不能真正杀死病原,但是可以达到更快速清洁的目的。
虽然中国的猪场也有高压清洗设备,但使用率低,而且多数还是冷水,压力也不足,所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美国的猪场除了正常运行的高压清洗设备外,通常还会配有备用设备,以确保任何时间都可以启动清洗装置。
猪场设计与建造。圈舍设计时,一定要便于清洗干燥。
猪群转运通道。要有合理的转运或者转群通道,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1.3 员工生物安全管理的培训、测验和评估
需要对员工定期进行管理的培训、测验和评估。
1.4 控制员工流动率
如果猪场员工流动率过高(比如达到或者超过60%~70%),员工培训往往跟不上节奏,很难取得好的生产成绩,所以降低人员流动率很关键。
1.5 供应商的培训
人员的培训、考试和审核,不仅仅只是针对猪场内的员工,所有猪场的来往人员都要进行生物安全的培训(即使猪场的技术顾问和供应商也不例外),都要严格遵守每一个猪场的生物安全要求。
1.6 关怀文化
员工不仅仅要关爱所工作的猪场,还要关心整个公司和体系。
1.7 运输
饲料车、运猪车、人是外来病原进入猪场的重要途径,需要把握人、猪、车的生物安全。
1.8 长期的监控监测
一两次的生物安全措施执行得好并不能说明问题,需要的是长期的监控。
1.9 奖惩制度
生物安全方面,对于好的行为要进行奖励,不好的行为会受到惩罚,甚至开除,要做到奖惩分明。
1.10 有公布上墙的规章制度
生物安全的所有规程都要以书面形式公布方案,然后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审核。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上述的10项内容一定要能实际执行,做不到的就不要公布出来。
2、派普斯通的卡车清理和干燥体系
所有的卡车,必须没有木质垫板,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清洗和干燥,这方面可能需要几百万的资金,所以决策者必须明确地清楚自己的需求。
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后期生产成绩的提高,还要让猪场保持很好的健康程度。不仅是在美国,在很多的养殖体系中,猪场可以完全做到疾病的控制。如果猪场没有猪瘟、PRRS、腹泻、伪狂犬病和支原体肺炎,那么这些猪场效益自然会好一些,所以我们要持续的改善。
3、改善生物安全的十个步骤
3.1 猪场选址。离其他猪场越远越好,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临近猪场一旦有疾病发生,很容易传播和被感染,所以选址时,最好周边没有其他猪场,长久来看,这样的猪场生物安全会更好一些。
3.2 猪所处的环境必须能够控制。
3.3 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如果猪场的发病率比较高,建议考虑空气过滤系统,它可以降低空气传播;如果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相对较好,则没有必要安装昂贵的空气过滤系统。
3.4 特殊标记。比如用灯、标志、隔板等,帮助员工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3.5 场内禁止使用手机。手机也会携带有大量的病毒。
3.6 进入猪场前要淋浴。
3.7 舒适的淋浴设施。中国猪场的淋浴间很多都像是一个过道,既冷又脏,设计不合理。所以淋浴间要有人性化的设计。
3.8 所有进入猪场通道的生物安全。
3.9 分步装猪。猪在不同阶段扩栏时,要尽量减少运输猪在进入猪场时候造成的影响。
3.10 所有进入猪场的运输车都要做好清洁、消毒和干燥。
另外,还需强调两点:
引进到猪场的猪必须要进行隔离,在检测确定没有外源病毒之前,不能与内部的猪混群。
管理隔离舍的员工必须是专门单独指派的员工。
在上述生物安全的改善措施里,最容易做到的三点是非木质垫板的运猪车、综合考量生物安全管理所需的猪场设计和可靠的高压清洗设备。另外,所有从外面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干燥。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国的饲料运输和美国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中国,饲料通常采用袋装运输,而2013年美国暴发流行性腹泻很可能与袋装饲料有关。目前,关于袋装饲料原料可能会导致某些冠状病毒传播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长期的经验发现,生物安全做得好的猪场,虽然偶尔还是会暴发疾病,但是间隔的时间较长,健康的持续时间也较长,所以猪场决策者更应该清楚生物安全在猪场生产中的重要性。
猪场生物安全:渐进地实施,可能会做得更好
生物安全的目的是为了抑制病原的传播。即使在当前不利的经济环境下,我们也不应忽略对生物安全的投入,表面上看起来生物安全是增加了额外的投资,或者是改变了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然而,生物安全确实有助于改善猪场卫生环境,比如: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优化生产成绩。因此所有愿意在生物安全方面进行投入、改善的猪场,都会在其后续的生产中获益。
一份来自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当地23家自繁自养猪场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猪场中,14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的猪场反映“效果很好”,另外9家没有很好实施生物安全的猪场说“效果没有那么好”。通过这份调查,我们可以来分析他们在执行过程中的动机和顾虑,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的困难。
亟待完善的外部生物安全
大部分的农场主都很清楚外部生物安全的目的:切断外部病原进入猪场的途径。大部分针对外部生物安全的措施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例如:猪场来访人员登记,为来访者提供必要的防护服,消灭猪场内的家禽、家畜,至少配备一个洗手盆。但是其它做起来稍微困难点、成本高一些的措施就执行的不那么好了, 比如在猪场周围建设围栏。在调查中,回答"好" 和 "不太好"的猪场之间执行着不同的生物安全措施。这与农场主在生物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关,也和猪场的规模有关。回答"好"的猪场规模都较大。规模较大的猪场都会提供一个标准淋浴室给猪场工作人员和外来访客使用。
83%的猪场都有合理的路径规划
在调查的大多数猪场中,即使有些猪场初期的设计规划不是很合理,但各猪场都各自制定了工作人员的活动路线规划,转猪时也是一样,虽然因猪舍规划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不便,但还是在按合理路线转猪。除此之外的其他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做得就没那么好了,要么是因为工作时间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工作组织管理的原因。能真正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的猪场只占40%。调查发现,规模猪场(也是认为生物安全好的猪场)更注重常用工具,如B超机和背膘仪的清洁。
所有的猪场,清理走道和上猪台的工作都有待提高。根据数据统计,有90%的猪场会清洗走道, 但在这90%之中,只有40%的猪场会在清洗了走道后再对其进行消毒。30%的猪场会在每次出猪之后清洗上猪台。
其实我想问,最困难的工作(清洗)已经做了, 为什么不一直做到底呢(消毒)?
为淘汰的猪弄一个专门的上猪台是不常见的。但是有两个猪场(一个“好”和一个“不太好”)用了一个载运牲口的卡车来专门把淘汰猪运走。所有的猪场都有集中处理病死猪的地方,但是只有87%的猪场会在使用后将其关闭。
一些易于实施的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灭鼠
·在每次赶猪后,走道的清洗和消毒
·每次出猪后,上猪台的清洗和消毒
·在出入母猪区、育肥期时,更换不同的水鞋和防护服
·打针时,每头母猪或每窝猪仔更换一次针头
生物安全: 究竟是内部还是外部优先?
无论被调查的饲养者类别如何, 对这个问题的意见都不同。那些倾向于外部安全的猪场认为,首先要保障猪场出入口的安全。猪场必须要对进入猪场的人进行干预:维修人员、技术员、卡车司机。即使风险无法完全掌控, 但也要采取一些措施:要求预约、猪场建围栏和访问登记.....
回答生物安全"好"的猪场认为,外部污染的风险更大。这部分猪场更关心往来车辆,然后是粪便等排泄物、风和附近猪场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担心在回答"不那么好"的猪场中也有,但认为影响较小,即使他们中三分之二的所在地都有很多猪场。
回答“不太好”的这部分猪场对这一项的风险估计是较低的。这是因为这部分猪场的农业占地较多,其89%的土地可以用来消耗本场产生的粪便。
这部分的农场主可能更倾向于猪场内部生物安全,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可以更好的组织本场的工作和管理员工。只有无差别的统一管理才能做好内部生物安全,比如:进出猪舍换衣服、水鞋,勤洗手等等。这些农场主认为,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认识到了生物安全的好处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
延长引种隔离期 (平均9周), 接种疫苗(平均10针疫苗) 也是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的一部分。预防大于治疗,防范于未然。对于一些农场主来说,下一步是在保育舍减少保健类药物使用。
健康问题 (蓝耳, 流感等...),母猪的并群, 猪场的重建, 都促使农场主思考如何向自己的猪场导入生物安全措施。多数猪场认为,生物安全的建立需逐步实施而不是一次到位,因为在导入过程中还有一个与员工相互磨合的过程。猪场生物安全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持续的投入,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猪场的疾病防控。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