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生物安全 > 内容

换个角度谈谈猪场的生物安全!这个“毒”真的是“毒”吗?

付光栋 2021-03-02

阅读()

在中国非洲猪瘟首发病例于2018年8月3日确认,截至2019年4月19日,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传出猪瘟疫情,中国的养猪业被重创,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估计目前的存栏不及2018年的1/2。

有大量的专家及公司长篇累牍的讨论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安全体系如何建设及实施,本文并不是准备照本宣科,复述生物安全的方方面面,而是准备从思想或观念的角度,对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做一个补充。

 

二战时期,美国通过曼哈顿计划,采用可控的链式反应成功研制了“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往日本的广岛、长崎。其威力让世界震撼,也直接导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小男孩、胖子爆炸形成的蘑菇云

 

在中国非洲猪瘟首发病例于2018年8月3日确认,截至2019年4月19日,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传出猪瘟疫情,中国的养猪业被重创,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估计目前的存栏不及2018年的1/2。数以亿万计的猪被感染后,在环境中释放了大量的病毒,随人、车、物持续污染每一片净土,在非瘟的枪林弹雨中,体积越大的猪场,被感染的风险越大,想出淤泥而不染,非常困难。从目前的爆发情况来看,非洲猪瘟爆发后扩散到亚欧地区,应该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非洲猪瘟爆发的情况

 

非洲猪瘟对于猪而言,相当于畜牧业投放的原子弹,对行业造成的影响与核武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其爆发原理与核裂变也没太大区别。

 

链式反应:1.铀-235原子吸收中子,裂变成两个较小的新原子,释放三个中子及结合能。 2.其中一个中子被铀-238吸收,不会继续链式反应;另一个中子没有碰撞到其他的原子;最后一个中子碰撞到另一个铀-235的原子核,释放二个中子,继续链式反应。3.这二个中子都碰撞到铀-235的原子核,分别释放1至3个中子,因此继续链式反应。

 

非洲猪瘟传播:1、病毒感染易感染猪,在其细胞内增殖,释放出数以亿万计的病毒。2、少量病毒,接触高健康状况的猪,由于其免疫系统压力小,对少量的病毒有抵抗能力,不被感染;有部分病毒排往环境中,等待易感猪;部分病毒接触易感猪,形成链式反应,病毒复制增殖,不断扩散。3、病毒指数方式增殖,继续链式反应,感染越来越多的猪,导致非瘟的大流行。

 

链式反应

 

要使得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得以发生,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富集度与临界体积,而针对规模化养殖而言,高密度、亚健康的现状,恰好让这两个因素难以控制,使得非洲猪瘟或者其他的病毒病或细菌病容易形成链式反应而爆发,变成性流行病。生物安全措施,就是希望阻止病毒感染易感猪群,掐断这种“链式反应”的发生,让细菌、病毒疾病得以控制的一系列措施。我们把疾病的流行类比一下链式反应:

 

“富集度”→易感染猪在猪群中的比例,比例越大,爆发的风险越大。

 

“临界体积”→ 易感猪和易感猪之间的间隔距离,或单位空间内易感猪的密度,决定了病毒、细菌感染猪,增殖排毒后感染其他猪可能性,让疾病得以爆发式流行。

 

而“富集度”和“临界体积”,是阻断“链式反应”发生的关键,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如:降低猪群密度、提高动物福利等等)。

 

如果我们用流行病学的原理来表述一下,传染病处于流行时的状况:

 

计算公式

 

一、猪群中可能感染的比例是疾病得以流行的重要因素,那为什么猪群中会有大量的易感猪群(亚健康猪)?

 

人类对经济效益的持续追求,养猪生产效率变成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能量内生产猪肉的数量,这使得集约化生产方式的成为主流。家猪被压抑了作为独立生物体本该具备的各种与长肉无关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对抗疾病的抵抗能力,让猪一门心思的长肉变成选育和管理的主要目标。而猪被弱化的部分功能,被人通过育种手段从单个猪独立的个体中剥离出来,替换成养猪的硬件设施、生产管理等保证措施以提升效率,类似于脱掉个体的防护铠甲,集中到更廉价的建筑物中去。但这种替换对比生物体自身的防御系统而言,显得漏洞百出,所以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尽可能的切断细菌、病毒等的传入任何时候都显得非常重要,并不是只有非洲猪瘟期间。

 

 

面对生物安全,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可能不完全是知识和素养,而是敬畏之心。当我们开始规模化养殖的时候,遇到的大多问题已经能通过现成的硬件、疫苗和药物来解决,快进越过“学步”的过程,导致整个行业一直难以重视生物安全本身,常把辅(药、苗、添加剂等)当成主(生物安全、基础管理)来玩奇技淫巧,总能"借"到解决办法的乐观自信,让生物安全漏洞变成了整个行业的溃堤之蚁。当我们拿来了太多观念、技术和管理后滋生的浮躁,开始被非瘟打落凡尘,重新重视生物安全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

 

图标

 

二、什么是养殖业的生物安全?

 

个人认为,生物安全是通过清洗、消毒、隔离等措施,来对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进行控制,把疾病传入/出的风险降到最低的一系列措施。

 

但业内大多数人对生物安全的理解较为片面,大的方面有:

 

1、对于清洗、消毒、隔离这三个措施,仅仅聚焦于消毒,清洗、隔离大多数时候仅做做样子,但实际上我认为消毒,只能是生物安全最后的保险措施,一定是:清洗>隔离>消毒,物资、人员进场之前,必须通过清洗去除车辆、器械、人体上可能携带病菌的有机物,并干燥后达到足够的隔离时间(尤其对于无法清洗的设备),消毒作为最后的保障措施。

 

2、清洗、消毒、隔离这三个重要的措施,仅聚焦于传播途径这一环节。对传染源、易感动物这两个环节的清洗、消毒、隔离措施完全没有概念,基本是空白。

 

3、隔离措施包括传入、传出两个方面。隔离措施绝大多数时候仅仅聚焦于猪场外,人、车、物进场传入的隔离,对于场内部配种、产房、保育、育成、育肥等不同猪群内部、以及不同猪群之间隔离基本没有足够的重视。

 

4、易感动物群体的大小,以及密度,关系到疫病爆发的风险的大小,但在业内‘亚健康状况/易感染动物”,被认为是伪概念。在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中易感动物最没有存在感,但当大环境恶化的时候(非瘟爆发),对于猪群而言只有易感动物是可控的,其他环节只能"尽人事,看天命"。

 

5、隔离的意思是批次管理,单线程作业,禁止任何形式的交叉。对物资、人员、车辆、乃至猪的管理中的清洗、消毒、隔离进行严格的批次划分后全进全出,尽可能的进行单线程操作,禁止任何形式的交叉作业,是生物安全是否有效的重中之重。

 

6、我们常把物理结构对外的隔断,当成生物安全的全部,硬件部分固然重要(80%),但软件(20%)中管理因素导致的问题常常是溃堤之蚁。

 

所以我认为:

 

一)、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度的评估,把场外、场内、猪群细分成管理上可行的最小管理单元,对管理单元内的任何状态变更,或特定的操作进行危险度评估,而危险评估的最重要的核心是专业判断,而专业判断的表现是能审时度势,张弛有度。这必须要求人员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

 

比如猪群状变更或特定操作可能的风险。

 

猪的直接接触→后备引进、转群、混群、分群等等

 

猪的体液接触:精液配种、返饲、采用粪便驯化、自家苗等等,免疫针头等

 

猪的间接接触:转运等日常工作中于运输车、人、饲料、饮水等的接触。

 

其他类型接触:鸟、鼠、昆虫、蚊虫等等。

 

比如,评估当前地方流行病通过空气传播、饮水传播、接触传播、母仔垂直传播等方式,可能导致的传入风险。

 

二)、生物安全是逻辑推理后的审查制度,不是基于道德的判断。

 

生物安全是基于自然科学的原理,自然科学的发展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的实验。生物安全的逻辑是通过对一系列概念的精准定义,产生的有效判断和推理。附着于个人的体验或者依赖于常识、常理,或者基于道德的判断,会导致生物安全措施模棱两可。举几个例子:

 

1、领导不带毒不是一句笑话,而是现状!

 

“毒 "在我们的常识、常理中表明不好的东西,当“有毒”与不太礼貌,不尊重挂钩起来,我们常把是否尊重放在首位, 制度的制定者往往变成制度的破坏者,除了特权外,常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国人,都容易基于道德来的判断,在加上病菌是看不见的,难有可量化的指标,制度的落地之初就漏洞百出。专家、领导进场、司机进场、维修工进场前清洗、隔离,心里大多是不情不愿。

 

“说老子不干净,带毒,有病吧!" ”隔离那么多天,和坐牢差不多,有必要吗?“ ”我又没有去哪里,咋有毒呢?“ ”猪场是不是又有啥不愿意被检查到的环节,故意找借口拖延时间?“……

 

2、生物安全是基于自然科学,就得合逻辑和系统的实验检验。

 

检出非瘟不意味着其具备感染能力,在哪儿检出及检出的背景非常重要:帕波团队在尼安德特人3.8万年前的化石中,取得DNA,建立了第一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图,这也意味着DNA结构异常稳定,不容易被破坏。各种消毒药、隔离、高温消毒仅仅是破坏了非瘟病毒的结构或让DNA链发生了断裂,让其失去了感染能力,但不能使其DNA结构消融,能检出,并不意味着病毒还具备感染能力,隔离、消毒。

 

常见的逻辑错误可能有:

 

A、极致的清洗、隔离也检出,检出意味着生物安全措施无效→生物安全无用论。

 

B、操作条件简陋,实验室污染,结果始终是阳性,而不复核现场是否有临床症状。

 

C、整个大环境都被污染了,哪儿都有毒,要员工不吃、不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外出。

 

D、没有搞清楚疾病如何进入,或者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却想复产赌一把。

 

E、坐在办公室写方案,强制执行。

 

……(不展开)

 

不符合逻辑的案例:

 

A、所有的东西都带毒,除来自己:车辆的清洗消毒过程,穿自己的衣物、鞋袜。

 

B、所有的东西都要隔离、消毒,除来自己:饲料车被判断为污染源不能进场,车内的包装料需要转运隔离,但人员不够,转运工、饲养员是同一帮人,饲料是转运到仓库隔离了,但人又到猪栏喂猪,直接把病带进猪舍。在现有条件人员不增加的生物安全提升都是徒劳。

 

C、粮草不先行谈生物安全:隔离期间生活用品短缺,没吃、没用,没娱乐,甚至没烟抽,却谈奉献精神,强调坚持硬扛。

 

D、人员、物资隔离,没有计划好,不同隔离时间的人员、物资有交叉;隔离区被子、隔离服,没人清洗,给下一批人继续用……

 

……(不展开)

 

可以说:在任何制度背后的有效执行力,都是建立在人性高度之上的秩序,如果制度只从问题本身的“逻辑”(道德判断)去设计,不考虑执行层面的人性,那制度本身执行不了多久,就会被有违人性的方方面面突破得千疮百孔。

 

三)、猪场生物安全是猪和猪之间的战斗,只有接近“猪”的视角,才可能有最有效的生物安全防疫,人类中心主义注定让生物安全措施漏洞百出。

 

人的思维常把认识和物体的本身等同起来,违反逻辑上的统一律,认为认识如此那物体就如此,把对并病毒、细菌病的认识只存在于人这一侧,常把对我们无害,当成对猪也无害。但是否有害是需要去证明的,需要起码的专业素养,视角的不同,导致结果的差异:

 

色盲的测试图片

 

专业视角下的措施,在业内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1、全进全出措施。切断疾病的水平传播。

 

2、同期发情。分娩。减少群体间的交叉,提高免疫水平的整齐度等。

 

3、动物福利。营养、密度、环控等等。减少易感猪群,亚健康猪群的比例。

 

4、有节律的生产控制。有序生产,防止超计划影响生产系统的稳定性。

 

……不展开

 

在我看来面对非洲猪瘟这种突发的紧急事件,片碎化认知和错误的方向往往会导致局面一团乱麻而不可控,无掌控感往往会导致压力和责任逐级传导到无法承担的层级,疏导和宣泄渠道往往不是问题得以解决,而是这过错(锅)谁容易背,谁可以背而不反弹,最容易的那个铁定成锅,锅落定了责任也就撇清了。我认为这可能才是目前行业认知偏差、恐慌和危机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