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栏6120万的超大猪企,营收1198亿元的头部企业,员工共计13.7万人。1183个猪场,230 家子公司遍布全国25省(区)。
这,是2022年牧原在全国版图上的标签。
我们看到了制度的力量。强大的执行力,政令畅通,让精细化管理政策得以落实。
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手机里的实施监控,猪舍里的巡检机器人,场内转运的无人车……丰富的应用场景,是牧原这几年智能化探索的创新底蕴。
我们看到了认同的力量。对抗非瘟的养猪生活并不美好,然而恪守全进全出的批次化、全封闭管理就是战疫。牧原人选择从自己做起,这不仅仅是纪律性,更是认同感。
观察非瘟后中国养猪业发展,牧原是窗口。
观察战疫,牧原是样本。
勇毅前行:2023奔向7200万出栏
2022年牧原出栏共计6120万头,相比于去年增长52%。其中商品猪5529.6万头,仔猪555.8万头,种猪34.6万头。相较于十年前的2012年,生猪出栏量翻了66倍。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下,牧原对各业务环节的各项生产流程制定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实现统一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各养殖环节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打通各业务环节数据孤岛,从饲料、养殖、屠宰全程信息可追溯,赋能业务高效运营,为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扩大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牧原养猪发展六进阶
行业升级关键靠创新驱动,牧原以实现生产无人值守为主要方向,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索研发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养猪专家、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智能屠宰等多种智能产品,逐步向饲料智能化、养殖智能化、屠宰智能化迈进,推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在养殖端实现产能扩张后,牧原大力开展屠宰事业。截止2022年底投产10家屠宰场,产能2900万头。
猪舍是智能化养殖技术的汇聚和应用端,牧原新型智能猪舍内部应用了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养猪专家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设备,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构建国际影响力
拟赴瑞交所上市
2022年12月12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7名董事会成员全票通过《关于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及转为境外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公司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以下简称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瑞交所)挂牌上市。
进军国际资本市场,拟发行GDR面向全球募资。牧原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拟用于拓展全球供应链网络,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公司供应链安全,加大公司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升公司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债务及其他一般用途。
据悉,此次牧原赴瑞上市,是首家进军国际市场的养猪企业,发行成功后有利于打开国际影响力。
每个月出栏近500万头生猪,不单只在中国,放眼全球也是个巨无霸。背靠国内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配以标准化、智能化的工业养殖思维,足够让牧原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获得青睐。
与非瘟病毒正面刚
密闭性猪舍是制胜法宝
同一片天空,同样的病毒感染压力。牧原在非瘟防控方面,从基础建设着手。猪舍全密闭管理,对进风口进行高效空气过滤,并在出风口进行灭菌除臭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猪舍内空气洁净度以及出风口的细菌、病毒二次传播与污染。这也是牧原能够在大规模饲养的情况下依旧能做好非瘟防控的最重要保障。
据悉,牧原猪舍采用四层精密过滤系统。对非洲猪瘟等病毒细菌拦截率高达99.3%。猪舍进风空气过滤等级为16级,接近ICU空气标准,创造洁净环境。
牧原“三防智能猪舍”
营商环境的牧原诠释:与中牧内蒙古联邦成立合资公司
牧原产业布局示意图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在行业普遍苦于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猪价低迷的双重夹击逆境背景下,牧原合纵连横,与高校成立研究院,与中牧、内蒙古联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加强产业联动、提高公司疫病防控能力,增强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
凭着扎根中国养猪业三十年的深厚内功,牧原展现出极强的经营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