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品牌 > 内容

温氏如何再出发--加大种猪投入,发展养殖小区

牧食记 2020-08-12

阅读()

8月4日,温氏股份公布了2020年7月的生猪出栏数据,结果再次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同比下降57.36%至73.86万头。实际上,该公司今年以来的月度出栏全部处于“腰斩”水平,最大同比降幅超过65%。
  8月4日,温氏股份公布了2020年7月的生猪出栏数据,结果再次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同比下降57.36%至73.86万头。实际上,该公司今年以来的月度出栏全部处于“腰斩”水平,最大同比降幅超过65%。
 
  与此同时,其它头部养猪企业的出栏均在下半年出现了放量,如牧原从去年7月的68万头猛增至181.6万头,正邦同比增长63.12%至91.18万头,新希望增长73%至54.19万头。曾经的养猪“一哥”温氏不仅被牧原远远甩在了身后,未来能否竞争得过正邦和新希望都还是未知数。
 
品牌
 
  对于生猪出栏下降的原因,温氏坚持沿用今年以来的一贯口径:主要是前一阶段公司总体投苗减少、加大种猪选留以及提升肉猪体重所致。
 
  中信证券首席农业分析师盛夏指出,温氏7月的生猪销量确实低于预期,主要系母猪淘汰、新冠疫情期间交通不畅等因素导致公司的前期投苗量减少。而结合公司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变动情况及草根调研情况,其判断温氏的种猪规模仍在缓步恢复。“我们预计公司的生猪出栏量短期或继续承压,明年有望逐步改善。”
 
  根据温氏8月11日与投资者的交流记录,其目前的能繁母猪数量为110-120万头,预计在年底可达到170万头的目标。而在非洲猪瘟进入中国的头一年,温氏对外透露的种猪存栏基本维持于130-140万头,且强调都是二元杂种猪和原种猪。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亦认为,尽管2019-2020年公司生猪出栏量预计有所下滑,但从公司对比角度看,温氏在管理、盈利能力和资金上的长期优势仍在,而经过两年的整固期后,温氏有望再出发——2021年生猪出栏量重新恢复增长,并朝着公司“五五规划”目标(2024年出栏5600万头)持续前进。
 
  加大种猪投入
 
品牌
 
  今年7月底,温氏股份为其种猪事业部举行了揭牌仪式,成为该公司继养禽事业部、养猪事业部、大华农事业部、投资管理事业部、水禽事业部之后的第六大事业部。吴珍芳出任种猪事业部总裁并升任股份公司副总裁。
 
  对此温氏解释称,公司的种猪公司成立较早,之前的定位是为公司生猪产业链做好配套服务,现独立升格为种猪事业部,并定位为商业育种公司,将在保障公司内部种猪供应的同时,为国家与同行企业做贡献,目标是要做到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种猪公司。
 
  显然,在服务行业之前,温氏更需确保自身的种猪规模和性能不“掉队”。受非瘟疫情影响,该公司的三元母猪占比也一度达到30%左右。
 
  温氏股份总裁梁志雄表示,成立种猪事业部旨在从组织与制度上为公司种猪业务的发展充分赋能,促进公司职、责、权更加清晰到位;同时,促进种猪业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温氏养猪业发展和保持行业竞争优势提供保障。
 
  吴珍芳则细数了温氏种猪事业部所具备的优势:一是建立了较完整的种猪育种组织管理和技术体系,拥有丰富的国内外优秀猪种资源,培育的种猪具有很好的市场优势,支撑了公司养猪产业的发展;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最早实现克隆猪的规模化、工程化生产,能够自主研制基因芯片,利用基因技术选育种猪,创制种猪新材料,为公司和国家储备具战略性种质资源;三是承建了国家生猪种业工程中心建设,并于近两年牵头组织全国的种猪育种工作。
 
品牌
 
  据介绍,自2003年成立第一家专业化种猪育种分公司以来,通过17年的发展,温氏已在全国布局了7家育种分公司,覆盖了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产区。该公司的核心种猪群约1万多头,祖代种猪存栏在7万头左右。
 
  《牧食记》还了解到,该公司已有两个瘦肉型猪品种——华农温氏I号猪配套系、温氏WS501猪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2018年,该公司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创建了中国瘦肉型种猪四系配套育种新体系,培育了两个四元杂交高效瘦肉型猪配套系,有关成果已在温氏各区域公司推广应用。
 
  发展养殖小区
 
品牌
 
  表1 温氏股份三种养殖模式对比
 
  在养殖方面,温氏近年将“公司+养殖小区”模式视为未来经营发展的方向。其新开工的一体化公司基本上都会配套建养殖小区,新的养猪项目和养鸡项目都是以这种模式为主,目前单独新开发的农户已经较少。就是原有的合作农户,公司也都在引导其入区入园。
 
  新的模式是由公司负责整个养殖小区的租地,并统一做好“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设规划和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工作,再由养户、公司、社会资本或政府其中的一方或两到三方,按公司要求建设标准化、高效化养殖小区。建成后,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承包养殖小区的栏舍与公司合作养殖。根据目前的设计,一个20万头产能的种猪场周边会配套4-5个5万头的育肥养殖小区,每个小区一般需要200-300亩土地。
 
  据称,和以往“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养殖小区由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可实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高效化现代养殖,且农户相对集中,有利于公司高效管理;合作农户单批饲养规模有很大的提高,年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也相应提高。
 
  “毕竟公司相对于农户而言在拿地上更有优势,且公司上市后融资渠道丰富,土地和资金这两个关键要素不再是公司的不足而转变为公司的优势。”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指出。
 
  当然,原来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在温氏的发展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陈佳就将其视为温氏成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并将该公司的模式升级分为了三个阶段:从1986年首创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到2010年向“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转变,及至2018年开始发展“公司+养殖小区”模式,以应对非洲猪瘟以及土地、环保等问题。
 
  他认为,将分散的合作农户进行适度集中,便于公司统一标准化建造猪舍及管理,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公司防控非瘟的能力。
 
  陈佳还表示,在温氏成立以来的30多年间,历经数次行业重大动物疫情的冲击,但公司凭借着模式优势、齐创共享的文化理念以及持续创新,始终能化危为机,在疫情后其反而能加速发展、市场地位往往会得到进一步稳固。
 
  他预计,温氏2020-2021年的生猪出栏量将分别达到1300万头和2200万头,同比分别变动-30%和69%。后者已接近该公司在2018年创下的2230万头出栏高峰记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