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川德康太和猪场,新人一周上生产线独立操作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一周?猪屁股能洗干净了吗?”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事儿,都会感到惊讶,这是赶鸭子上架吧?
但是对于太和猪场来说,找到方法,这不是什么难事儿。
“开场的时候,猪多人少,我们一直想着怎么提高效率。”场长郑春晓说,“集团快速发展,新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太和猪场是满产投产,用以前小规模的那种所有人一起查情、一起配种的工作方式不适合,得提高生产效率。”
人员分组,拆分工作
太和猪场投产时,引种3000头后备猪,每天有1500头母猪需要查情,所有人一起查情需要两个小时左右。郑春晓想:这样干活儿太慢了。于是,他将员工按4人一组分组,各组分开查情,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一半。
员工也深切感受到了这样分组工作的好处——有员工说:“来德康之前在别的猪场,500头猪查情要加班到晚上。”而来到太和猪场,不仅能够按时下班,还能腾出更多时间参加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
眼下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但是开始配种后工作内容不断增多,又该怎么办呢?同样以分组的方式,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梳理,太和种场把配怀舍工作拆分成了免疫、治疗、查情、输精、B超和测膘等多个生产动作,借用工业上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各个小组在同一时间各自完成某一项工作。
新人分组,各个击破
人员分组的方法给了郑春晓培养新人的灵感。
太和猪场的第二批员工是一帮还在上大学的“猪场小白”。通常培养一个新人需要3个月,但生产不等人,如何让“没见过猪”的实习生快速上手?太和种场同样决定用拆分工作的方法,让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同一个动作,实现各个击破。
有一个学兽医专业的实习生,进生产区的第一周被分配到输精小组,只学输精这一个动作,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试着做;第二周,实习生就能独立完成输精;到了第三周,他已经能做到熟练操作了。
运用这个方法后,这批实习生被分到不同的小组学习,跟着技术员“上小课”、“一对一”教学,半个月时间就能以互补的形式分担整条生产线的工作。当完全掌握了一个动作后,他们会轮换到其他小组,开始新的学习。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企业也在跨越式地成长,人才缺口不断增大,我们不能被人才限制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自己把新人培养成高效率、高素质的人才。” 场长郑春晓表示,“分组分段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新人能够快速上手,缓解生产压力;另一方面,参与生产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分段学习压力也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