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炎的发生机制
1.国人患有腹泻问题比例48.7%、便秘问题比例 47.6%、依靠药物治疗肠道20.5%。
2.动物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复杂,同样面临很多肠道问题。
3.养殖效益应从“肠”计议。
(1)生物屏障(2)化学屏障(3)机械屏障(4)免疫屏障
4.肠炎发生因素
(1)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作为刺激触发因素,导致微生物菌群失调,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细菌减少,变形菌门增加。同时,黏膜中维持肠道屏障的机制也被破坏,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免疫反应受损,从而导致促炎状态。
(2)肠道屏障功能被破坏,促进肠腔内容物进入并导致免疫细胞的激活是肠炎发生的关键因素。
5.目前肠道炎症的治疗方法
使用益生菌在肠道定植后,有益的微生物因子(例如SCFAS)就可以不断地传递给宿主。活的益生菌也会引发有益的免疫反应,以及靶向调节微生物群。
6.益生菌制剂的概念演变
(1)一种微生物分泌的能够刺激另一种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2)当摄入一定剂量时,能对宿主健康产生有利作用的活菌。
7.益生菌作用机制
(1)抑制致病菌黏附于肠上皮
(2)增强肠道紧密连接
(3)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抗感染能力
(4)产生短链脂肪酸给肠道供能
(5)抑制炎症信号通路
二、丁酸梭菌作用机理
1.丁酸梭菌特点
(1)定植菌,粘附性强,
(2)不与宿主争营养;
(3)在后肠起二次发酵的作用,有利于营养吸收;
(4)产丁酸,起多种生理功效;
(5)抗逆性强:耐酸碱,过胃能力强,可与多种抗生素联用。
2.丁酸梭菌特性
(1)安全性:动物源性、无致病性和毒素作用、无可传递耐药基因
(2)功能性:耐胃液和胆汁酸处理;定植胃肠道并快速存活、繁殖;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后肠养分利用率,促生长;调节肠道功能;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
(3)可加工性:良好的感官特性、耐高温、耐久储。
三、丁酸梭菌应用案例
(1)丁酸梭菌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
(2)灭活的丁酸梭菌依旧具备抑菌的活性。
(3)丁酸梭菌在排斥作用上效果显著,意味着在丁酸梭菌定植后,可以防止病原菌的再定植,更好保障肠道健康。
(4)丁酸梭菌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5)产物为丁酸,是调节趋化性和免疫细胞粘附性的关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