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地兽医实验室诊断数据分析表明:猪蓝耳病PRRS和圆环病毒病PCV-2是猪群中混合感染率最高的传染病,常造成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或继发感染,同时会引起相关疫苗免疫失败,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免疫抑制类疾病蓝耳圆环与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是目前临床上发生较多,处理起来最为棘手的问题。
01猪场背景
Background Of Pig Farm
该场为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使用蓝耳弱毒活疫苗。母猪4次/年,1头份/头,商品猪14日龄 1头份/头。圆环疫苗使用多个厂家,母猪不免疫,仔猪14日龄免疫1ml/头。伪狂犬检测为野毒抗体阴性场。
1.1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022年2月开始,由于行情压栏和气温较低,场内保育猪陆续有发病现象,主要表现为:1、断奶后不到10天仔猪急性发病,表观无症状死亡,解剖为胸腹腔积液,通过断奶前肌注抗生素和断奶后饮水加药效果不理想,死亡率超过5%;2、保育猪渡过断奶应激期后,猪群表观状态良好,但多次出现急性倒地不起现象,治疗效果差,易形成僵猪,持续到70日龄以后才趋于稳定,此阶段死亡率超过5%(图1)。在此期间药物更换、反复投药效果均不理想,保育舍全程死淘率达10.2-14.6%(图2)。
图1保育舍仔猪,突发倒地死亡
图2 急性发病猪剖检图片
1.2 实验室检测结果
采集6头病猪送检,检测为圆环、蓝耳病、副猪混合感染。病原检测结果如下(表1):
表1 圆环、蓝耳、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检测
将蓝耳病阳性样本提取,针对蓝耳病病毒的NSP2和ORF5基因分别扩增测序,发现与天津株亲缘关系近,如图3。
图3 蓝耳病毒基因扩增测序亲缘关系分析
02实验方案
Experimental scheme
2.1 病例分析
由于场内压栏和猪群冷应激导致蓝耳继发副猪,同时由于使用蓝耳病活疫苗,使得猪群蓝耳病带毒和排毒时间延长。据文献报告,此种情况可能存在野毒与疫苗毒重组导致致病性增强。
2.2 对比方案
选择2栋出生日龄相近的产房仔猪对比试验,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不变,实验组和对照组断奶时使用相同的药物保健方案。
实验组:4月19日,14日龄526头,蓝耳灭活苗疫苗“兰立定”+圆环疫苗"圆立定"0.5ml+0.5 ml首次免疫,35日龄" 兰立定"+"圆立定"1ml+1ml二免,两种疫苗对等混合免疫(图4)。
对照组:4月19日,14日龄536头,圆环疫苗(原用厂家)2ml和原用蓝耳弱毒活疫苗1头份分边同时注射。
猪群断奶3天后,猪群普遍发生腹泻现象,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症状轻,恢复时间快。实验组发病后7天后完全恢复,对照组一直存在,有3%未恢复。
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挑选24头,于二免前、二免后3周采血检测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抗原和抗体。
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实验组仔猪免疫后据饲养员反馈倒地突然死亡现象明显减少。经过沟通蓝耳应从源头控制理念,该场母猪群分别于6月15日、7月10日和9月15日进行了免疫接种,剂量为" 兰立定"+"圆立定" 2ml+1ml混合免疫。分别于7月底和10月采血检测。
图4 “兰立定”和“圆立定”混合免疫
03结果及分析
Results and Analysis
3.1 蓝耳抗原
蓝耳病抗原检测显示,免疫组在二免前和二免后3周保持了阴性,特别是二免后三周的易感期仍为阴性。对照组蓝耳抗原免疫前后均有检出,而且免后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关于两组免前蓝耳抗原检出率的差异(表2),推断猪群批次间或不同圈舍生产成绩也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生产成绩不稳定。
表2 保育试验蓝耳抗原检测结果对比
3.2 蓝耳抗体
仔猪群蓝耳N蛋白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蓝耳病抗体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提示整个猪群蓝耳感染压力小,实验组仔猪蓝耳病N蛋白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呈上升趋势,表明实验组很好的阻止了7周龄易感期的PRRSV野毒感染。而对照组蓝耳抗体呈上升趋势,提示感染压力渐大(图5)。
图5 保育试验蓝耳抗体水平变化情况
种猪群分别于7月份二免后和10月份三免后采血检测,数据分析见如图6和图7,从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蓝耳病N蛋白抗体呈下降趋势,高抗比例也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母猪群经过三次蓝耳灭活苗“兰立定”的免疫感染压力明显减小,蓝耳趋于稳定。
图6 种猪群7月蓝耳抗体S/P值正态分布情况
图7 种猪群10月蓝耳抗体S/P值正态分布
3.3 圆环抗体
实验组圆环抗体在55日龄还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55日龄圆环抗体水平已呈现下降趋势,结合猪场健康状况和圆环抗原检测分析两针“圆立定”免疫的实验组圆环抗体明显优于某厂家生产的单针圆环苗对照组(表3):
表3 保育试验55日龄圆环抗体检测对比情况
3.4 猪群生产成绩统计
对比试验期间,免疫“兰立定”+“圆立定”的实验组猪群断奶死亡率低于1%,到60日龄总死亡率低于2%,“圆兰混注”方案比之前采用的蓝耳圆环免疫方案保育死淘率低4.82%,生产成绩改善明显(表4)。
表4 保育试验全程生产成绩对比情况
猪场商品猪群从7月份中旬全面开始使用“圆兰混注”方案。保育猪群生产成绩于8月份开始明显改善,与高峰期比,死淘率降低近10%。场内5月-9月生产成绩变化如下表。
表5 该场5-9月份保育阶段死亡率
04小结和讨论
Summary And Discussion
在本案例中长期、高频使用蓝耳病活疫苗,使得猪群蓝耳病带毒时间延长,致病性增强。同时可能存在野毒与活疫苗毒株重组变异情况,这也会导致毒力返强,引发蓝耳活跃发病,致使猪群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本场保育猪群同时存在蓝耳、圆环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即使仔猪断奶前后肌注抗生素和保育猪群添加抗生素治疗,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效果未达预期。
美保龙公司技术服务老师结合实验室和临床诊断结果为该场制定了“圆兰混注”的免疫方案,并同之前制定的仔猪蓝耳和圆环免疫程序平行对比,方案得到认可。免疫效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虽然猪群断奶3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发生腹泻,但“圆兰混注”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症状轻,恢复时间快。实验组7天后完全恢复,对照组一直存在,有3%未恢复;2.从蓝耳抗原和抗体检测分析来看,实验组仔猪感染压力逐渐减小,而对照组相反,感染压力逐渐增大。母猪群经过三次“兰立定”免疫,高抗比例、N抗体S/P均值均呈下降趋势,提示母猪群蓝耳趋于稳定;3.从圆环抗原和抗体分析来看,圆环两针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一针,从抗体均值、离散度和阳性率三个指标看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4.生产表现方面,“圆兰混注”方案比之前采用的蓝耳圆环免疫方案保育死淘率低4.82%,保育猪群生产成绩于8月份开始明显改善,与发病高峰期比,死淘率降低近10%。
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历经七年研发的新型蓝耳病灭活疫苗“兰立定”,除了拥有灭活疫苗的先天性安全的优势以外,更是在技术上有两大创新,一是通过对培养病毒细胞系改造,同时辅助高效的抗原浓缩纯化技术,使“兰立定”灭活前抗原量高于国家标准的10-20倍,高抗原含量是启动免疫反应的基础。第二个创新点跨学科融合了医学肿瘤免疫技术,提高灭活疫苗抗原”交叉呈效率,从而大幅提升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效率。免疫后能快速降低猪群蓝耳病病毒载量。所以美保龙新型蓝耳病灭活疫苗“兰立定”,既解决弱毒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又解决的传统灭活疫苗有效性的问题,集两类蓝耳苗优点于一瓶。
安全的蓝耳疫苗和圆环疫苗的免疫,对稳定猪场生产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疫苗免疫后仅仅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评价疫苗的保护效力是不全面的,美保龙推荐通过免疫前后病毒载量变化来评估疫苗效果。综合评估应结合猪群的生产改善情况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的数据跟踪,监测猪场的生产成绩(包括仔猪平均日增重、死淘率、均匀度、料肉比及用药量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疫苗的效果。(作者简介:王琨 福建农林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十年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和临床兽医服务经验。审校:於庆雄,娄昆鹏 联系我们:TD@mebol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