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PRV)的防控是DIVA(Differentiating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s,区别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技术成功应用于动物疫病控制的典范。得益于稳定、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和配套检测试剂盒的使用,英国、新西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家猪群伪狂犬的净化。我国在实施免疫净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免疫无以复加,净化不理想的状况。这可能与从业者对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认知偏差有关。
母猪是猪场里和伪狂犬病毒以及易感猪群时空伴随的主体,潜伏感染的母猪或许就是直接排毒者。实践中我们会重点关注母猪免疫后抗体以及仔猪吃初乳后获得母源抗体滴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以此来评估疫苗和免疫程序的优劣,却忽视了评估对带毒母猪排毒的控制。Monte B.McCaw等通过实验证实即使有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也无法阻止低剂量伪狂犬野毒对小日龄仔猪建立潜伏感染。
选择分娩日龄相近、感染过伪狂犬野毒、中和抗体(SN)滴度≥1:32的3头怀孕母猪。因分娩时间差异分娩后仔猪无法随机分组,以窝(1/2/3组)为单位进行实验,4组为空白对照。吃初乳后3窝仔猪伪狂犬SN滴度在1:16~1:256之间,在同一天(6~12日龄)对所有仔猪用伪狂犬强毒Shope株进行鼻腔攻毒,攻毒时各组仔猪日龄、攻毒剂量和平均SN滴度如表1所示:
为避免攻毒后感染的仔猪再次排毒,以至于感染同批的阴性猪只,造成对试验结果的干扰。所有仔猪模拟实际生产在11周龄时肌注gE/gG双基因缺失疫苗。饲养到16.5周龄时对所有仔猪安乐死,采血用IDEXX试剂盒盲检gE和gG抗体;取三叉神经用PCR盲检gE基因。所有仔猪攻毒后均未有临床表现,抗体和PCR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在高滴度母源抗体保护下,仔猪依然出现了潜伏感染。所有攻毒猪只都显示gE抗体阳性,这其中也包括PCR检测为阴性的猪只。这表明当外界环境存在高PRV感染压力下,即使是高母源抗体(被动免疫)也不能阻止野毒潜伏感染,仔猪的高效免疫(包括疫苗选择,首免时间确定,免疫操作等)至关重要。
防控小贴士
PRV野毒阳性场,母猪免疫除了提升母源免疫力保护仔猪外,更重要的是减少甚至阻止排毒感染其他猪群。
鉴别诊断(DIVA)成功实施的关键,需要疫苗缺失和诊断试剂针对的靶蛋白能在潜伏感染猪群稳定、持续地刺激产生可检出水平的抗体。
经典的gE基因缺失疫苗成为伪狂犬防控的首选,是全球生猪生产相关者的共同智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