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走访了几个客户,发现大家在耳牌上都存在共同的问题:掉标率高。这几个企业的基础母猪规模从2000~30000头不等,可以代表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规模化猪场。
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掉标率统计
注:表中数据是访问期间随机统计的,随机统计了1排后备限位栏和1排经产限位栏。
走访过程中发现,所有到访的猪场都在使用相同形状的大耳牌。交流后发现,实际上同一公司的所有猪场都在用同样的大耳牌,因为每个公司的采购体系是一致的,只要一个猪场用了,基本上其他猪场也会用一样的东西。
鉴于此,笔者特撰写此文,和广大同行一同探讨几个耳牌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广大养猪老板、企业和养殖户一点思路,解决耳牌掉标率高的苦恼。
大家都在用的耳牌(我叫它”背心“耳牌),对,就是它,容易掉!(下文图解掉落过程)
耳牌掉落对生产的影响
成本增加:耳牌属于低值易耗品,虽然成本不高(约2元/副,不同厂家和质量,价格有所浮动),但行情低迷的当下,1分也是爱,能省则应当省。
劳动效率降低:需要从常规的工作时间里,专门抽时间并安排人员补打耳牌。补打耳牌这种事情,在笔者看来,不应该成为员工的额外工作和负担。是可以规避的。
识别效率低:补打的耳牌,上面的耳号一般是手写的。拿一个空白耳牌,将母猪耳号手写上去,虽然方便,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写"特点"。当写上去的耳号艺术感比较强的时候,认耳号的技术员就痛苦了。
种猪信息丢失:非瘟后,越来越多的猪场不再给种猪打耳缺,改用耳牌给猪编号。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耳牌丢失,进而可能导致种猪信息丢失或混淆。例如,断奶时把母猪赶到配怀舍后,发现至少有2头母猪没有耳牌,这个时候有可能就分不清谁是谁了。
什么样的耳牌容易掉?怎么掉的?
什么样的耳牌容易掉?答案已在前文给出,对,就是你也用我也用大家都在用的”背心“耳牌。
那么,这种耳牌是怎么掉的呢?
完整的耳牌——即将脱落的耳牌——蜷曲状态下的耳牌
看完上面的图,相信大家已经释然。
这种"背心"耳牌的"头部"(也就是锁扣部分),只有半边是和耳牌相连的,另一半光秃秃。当母猪耳朵上的耳孔逐渐变大后,"光秃秃"的这一侧就容易因卡、拉、拽等外力因素,而穿过耳孔。
更加糟糕的是,这种塑胶耳牌是柔软的,当继续拉拽耳牌时,耳牌可以蜷曲变形,从而整个穿过耳孔。
扎心了老铁,怎么办!补打、补打、补打。
脱落在产床上的大耳牌——大耳牌脱落的母猪——补打大耳牌后的母猪
耳牌的脱落和品种(大白、长白、杜洛克和二元种猪)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猪耳朵直立,有的猪耳朵前倾或下垂 。在猪场工作的朋友,如果感兴趣,可以统计分析下,自己的猪场里,到底哪个品种的猪更容易掉耳牌?
不容易脱落的耳牌长啥样?
在猪场生产区工作过的朋友,十有八九应该都经历过卖猪这件事。对免疫耳标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如下图所示,免疫耳标的锁扣处于耳牌中间,四周被一圈耳牌包围,看起来像一个蘑菇或撑开的雨伞。当免疫耳标被拉拽时,主要是中间部分被拉拽,而四周的整个耳牌起到了很好的阻挡作用,耳标不容易脱落
我们在产房给仔猪打的小耳牌亦是如此。相比”背心“耳牌,这样的圆形小耳牌更加不容易脱落。
免疫耳标与圆形小耳牌
然而,圆形耳牌毕竟没有棱角,随着猪只长大,仍然有一定的掉标风险。
比圆形小耳牌更加不容易脱落的是方形小耳牌。不同的品种,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但不建议用深色的耳牌。
方形小耳牌
由于小耳牌上的字比较小,后期辨认小耳牌上的耳号是比较吃力的。规模化猪场往往会给种猪再佩戴一个大耳牌,写上或/印刷上更大的耳号,方便辨认。
大耳牌并非简单的按照字号的大小,成比例的将小耳牌放大。如果这样做,大耳牌的面积会非常大,且给打耳牌的操作带来不便,也会增加耳牌的成本。
我们推荐使用下面样式的大耳牌,这种样式的大耳牌,锁扣部分处于耳牌中央,整个耳牌成长方形,防脱落的原理和小耳牌一致。可以写上/印刷上更大号的数字,同时也不浪费制作耳牌的材料,价格和前述容易脱落的"背心"耳牌几乎一样,掉标率却远低于"背心"耳牌。
长方形大耳牌